如何将教学情境与小学数学课堂相结合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   作者:姜君
[导读] 情境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多元化的情境,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时,需要联系课堂知识去创设一个教学方法和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驾驭教材内容的同时,还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在生活实际中,既磨炼了学生熟练应用知识的能力,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教学情境进行辅助教学,可以提高自身课堂的教学效率。因

姜君    四川省德阳市实验小学校
【摘要】情境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多元化的情境,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时,需要联系课堂知识去创设一个教学方法和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驾驭教材内容的同时,还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在生活实际中,既磨炼了学生熟练应用知识的能力,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教学情境进行辅助教学,可以提高自身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本文从立足学生实际、利用信息技术、结合小组合作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如何将教学情境与小学数学课堂进行结合。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数学教材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3-044-01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感氛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环境。教师需要根据数学课本的教学内容,根据教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课程中能够保持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从而高效率吸收课堂知识。因此,本文从下面几个策略浅谈如何教学情境融入到小学数学的课堂之中。
        一、立足学生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分析,将教学情境的学习方法融入到数学课堂里,学生能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下进行学习,不仅对当下实际具有依赖感,还能提高对数学内容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地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成形象生活的教学情境,能够吸引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把对实际生活的依赖感转移到情境教学里的数学课程中。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立足于每个学生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再根据数学教材的内容进行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辅助课堂教学,开展数学课堂的讲解,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学习数学知识[1]。
        例如,教师在讲解“时、分、秒”这一部分的内容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带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如让学生用正确的时间单位进行句子填空:1、小明在体育课中往返跑了50米用了();2、小兰去电影院整整看了3()电影;3、小陈家离小明家非常近,小陈家到小明家需要5()。通过设立一些顺应学生实际情况的例子,能够让学生快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教材知识,并应用于数学习题之中。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把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通过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学习。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多媒体应用技术逐渐融入到了生活中的许多行业,信息技术也融入到校园课堂里,教师能够借信息技术的辅助,创设教学环境,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较强,新事物对其具有强烈的吸引性,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的教学之中,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学习兴趣,为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提供更多的教学途径[2]。教师在立足教材目标的教学基础上,借助信息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设立一些形形色色的教学情境,从而吸引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仍然以“时、分、秒”这一部分的教材内容为例子,教师可以尝试利用信息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部分的数学教材内容。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时针、分针、秒针的转动过程,将这三个时间单位的转换,通过具体的形象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帮助学生们理解,学生们通过观看信息技术的课件视频,能够明白时针、分针、秒针转动速度的快与慢,了解到时针走一圈,代表一小时;分针走一圈,代表一分钟;秒针走一圈,代表一秒钟这个时间概念。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的教学之中,能够方便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让教学情境学习的形象更加生动丰富。
        三、结合小组合作创设教学情境
        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校园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学习,能够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加强学生之间的联系,学生们能通过彼此合作,互相分享学习经验,活跃班级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创设教学情境,两者相辅相成,只有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才能更加有效开展教学情境活动。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开展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需要建立在数学教材内容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创设教学情境。
        例如,在“两位数加两位数”这一课程教学时,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教材第九页中的一个例图,然后让学生上台分析例图1至5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学生人数,最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分析。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互相交流,寻找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通过教师的总结分析,将“两位数加两位数”运算法则牢记于心,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通过开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活动,创设更多丰富的教学情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等方式,将更多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之中,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进行数学学习。通过教学情境能够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质量,从而进一步达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康清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J].考试周刊,2010(28):87 -88.
[2]党存林.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J].新校园:中旬刊,2016(7):139-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