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   作者:杨凤菊
[导读] 从现有的教学情况来看,如果想要改变应试的教学思维,教师就需要创设问题教学情景,提高学生们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拥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因此,本篇文章将会从直观想象力、推算技巧和逻辑推理能力为切入点,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杨凤菊    德阳市旌阳区柏隆镇初级中学校
【摘要】从现有的教学情况来看,如果想要改变应试的教学思维,教师就需要创设问题教学情景,提高学生们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拥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因此,本篇文章将会从直观想象力、推算技巧和逻辑推理能力为切入点,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问题导学;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有效探究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3-039-01

        问题导学,顾名思义,就是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教材知识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们对问题展开假设,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们的理解能力。现有的教育行业一直处于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任何阶段的课程教学,都应该注重学生们素养的培育,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满足数学在人才市场的需求。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初中教学,教师就需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提高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创新现有的教学思路,拓展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让他们能够从相关的问题当中,对问题展开深入思考,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数学作为中考的必考内容,需要教师将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加地简单化,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象能力,来展开综合性的分析。
        一、通过问题导学,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
        初中数学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尤其是对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当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学方法,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当中,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展开推理,把复杂的图像变得生动形象化,提高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们对课文内容展开多层次的学习。[1]
        例如,在“立体几何”讲解当中,首先,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立体几何?正方体和立方体有什么特点?这时,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跟随老师的脚步进行探究。其次,教师在利用多媒体的技术,在一个平面当中,作出长方体,让学生们能够了解到:长方体是由四个相同的长方形和两个相同的正方形组合而成,使学生们能够初步地形成空间形象感。然后,教师在鼓励学生们对圆柱进行简单地探究,学生们可以利用手中的纸来做出相关的圆柱体,通过相关的实物来对知识点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开展空间几何的学习。最后,教师在带领学生们从课文内容出发,让学生们自主的探究棱柱、正方体、轮胎等图形的特征,学生们可以利用相同的方法,通过动手能力进行自主探究,对相关的图形进行深刻的认知。



        二、通过问题导学,培养学生推算技巧能力
        思想是数学的灵魂,而初中数学教师的主要教学目的,不仅是要求初中生能够完成基础的课堂教学,而且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们能够养成一定的数学运算技巧。数学运算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导学的方法,设置一个有趣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开展数学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对于抽象函数相关性质的讲解时,教师便可以利用问题导学,让学生们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更好的培养学生们的推算技巧。[2]
        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求根”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当中,首先,教师先让学生们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表达式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实践探究,加深自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紧接着,教师在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们围绕一元二次方程的直接开平方法进行探索,看学生是否能够明白这种求根方式的原理,教师观察学生们的课堂反应,如果学生们理解不到位时,教师在利用多媒体的形式来展开讲述,让学生们能够进一步的明白:形如(x+a)²=b,当b大于或等于0时,x+a是有正反两个根,x=-a的得数只有负数一个根;当b小于0时,方程无实数根。然后,教师再提出问题:一元二次方程还有其他的求根公式吗?请结合教材课本来进行探究,这时,学生们就可以对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法和直接开平法进行深刻的学习。最后,为了能够拓展学生们的知识层面,教师也可以对方程进行整理,通过相关的例题,进一步地提高学生们的理解能力。
        三、通过问题导学,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是学生们对综合应用题展开探究的有效数学思维,教师通过问题导学情境,把更加复杂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让学生们能够从浅入深,不断的增强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不等式及其解集”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当中,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一幅画面,两个体重相同的人正在跷跷板上做游戏,这时换一个体格较大的人坐在跷跷板的,平衡的跷跷板发生了倾斜,游戏无法继续,这是什么原因呢?让学生们结合这一现象不断地对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然后,教师再透过上面的画面向学生们讲述:这种现象就代表了不等式的关系,不等式的解释不等式解集中的一个元素,而不等式的解集是不等式所有解组成的一个集合,帮助学生们能够对课文内容加深理解。如果教师想要对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展开深层次的培养,还需要进一步地开拓学生们的思维,提高学生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总体来说,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需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把问题导学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不断的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得到快速的提高,保证每一个学生可以在问题探究当中,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冯伟雄.问题导学,体验成功———浅析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J].新课程导学,2017(18).
[2]张艳惠.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探讨[J].新校园(中旬),2017(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