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提问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   作者:王继德
[导读] 课堂提问是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广的方式,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最直接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切实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问设计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能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对问题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

王继德      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实验中学
【摘要】课堂提问是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广的方式,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最直接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切实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问设计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能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对问题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3-035-01

        课堂提问是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广的方式,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最直接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那么,语文教师为课堂教学设置各种问题,有什么讲究吗?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一、课堂提问必须围绕课堂教学目标与重点
        课堂教学内容及具体环节步骤的设计,无论它欲直先曲,还是多么花样翻新、跌宕起伏,但始终不能脱离该课文、该节课所确定的目标与重点,只有围绕目标与重点的“问”与“导”的有的方矢,“帮助学”“指导学”的教与讲的作用才称得上正确发挥,教师才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保持清醒头脑,真正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个教学最高、最终目标。
        二、课堂提问必须考虑难易程度相对适中,注重个体差异
        初中学生的认识是一个正在发展,有形象思维较为活跃阶段进步为与逻辑思维并重发展的时期。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学生又略呈阶梯性状,教师提问应该考虑他们不同的年龄、思维和思想认识的不同状况,分别提出不同的问题。提问应该针对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尊重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决不能老师越俎代庖,以自己的观点完全代替学生的认识,以自己的观点完全代替学生的认识,以自己一名教者或鉴赏者的价值取向代替本应由学生“习”得的认识。另外,前述及“教例”中的提问基本属于面向一个班的全体学生的,并未针对个别发展差异的学生实际,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还须根据一些特殊、个别的学生情形进行问题设计。
        三、提问要有逻辑性
        提问,一定要根据课文的体裁、文章的特点来安排,注意思维的逻辑性。例如,在教《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时,我设计了两个问题:①究竟谁是最可爱的?②他们为什么是最可爱的?问题紧扣题目和中心,搞清了它也就基本上搞清了文章的思想。这种提问的逻辑性,在说明文和议论文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



        四、提问要有时效性
        切实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问设计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能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对问题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素质。
        所以,老师的提问内容必须要务实。务实就是要能让学生具体地操作它,并通过它去提出更多更深更细的问题,从而达到获取知识、增强技能的目的。如果老师的问题太抽象化、术语化,就不利于启发学生思考和发问。如果,老师只是问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主题是什么的话,就会显得太过笼统,学生当然就不容易把握。
        五、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问
        教师的善于引导,要注意还要难易适度,能激发起学生主动发问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发问的前提,学生没有兴趣去探讨,自然就不会有问题来问。老师的问题太难,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不但会失去提问的兴趣,而且还会失去提问的信心。
        教师提问学生,这仅仅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第二步,或者说是最关键的一步,应该是引导出学生自己心中的疑问。只有学生的提问,才能问出个性、问出水平、问出素质;也只有学生的发问,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课堂上的主人!所以,“提问学生”是老师抛出以去的“砖”,它根本目的是要引出“学生提问”这块“玉”。怎样来抛砖引玉呢?
        首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如果有了兴趣,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来越想学、越爱问。这就要求教师要整合课程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和创造,把静态的课程内容变为能引起学生注意的动态资源,创设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
        其次,教师要预设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当学生对学习内容难以理解或理解出现偏差时,教师要放慢教学节奏,为学生适当地预留出思考的时间和提问的机会,让学生相互提问、共同讨论交流,使他们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提高认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最后,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一是在学生应答或提出较高质量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二是在学生应答或提问不够正确时,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不能一概否定,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一想,从另一个角度去称赞学生,使之觉得虽然自己提得不够正确,但也引起了老师和同学的关注,证明自己提出的问题还是有价值的。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不论你在课堂上是为了展开下一个课堂教学环节缜密设计提问,为了层层揭示课文内涵而频繁仔细提问,还是为了课堂气氛的变化而巧妙布置提问,或者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时科学提问,都必须认真考虑并极为尊重课堂教学目标与重点、答问的难易程度及前后问之间的内容关联性,这样才有可能事半功倍。反之,如果不切实研究好这些问题,那么不仅可能从微观上影响课堂教学的环节、课堂气氛等,甚至可能严重破坏课程教学目标的真正实现,效果事倍功半。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性探讨[J],陈玮.
[2]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度”[J],苏志华.
[3]《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2(000)0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