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   作者:刘响
[导读] 现今社会越来越看重综合素质,只有综合素质强的人才能应对日益严峻的社会竞争,社会也对综合素质强的人才有更高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深深植根于高中校园。语文课程是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的起点。因此,语文教学要严阵以待,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来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学生的各个发展阶段中,高中是非常关键的时期。但学生此前已经受到多年的应试教育影响,因此需要结合一定策略来

刘响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第五中学
【摘要】现今社会越来越看重综合素质,只有综合素质强的人才能应对日益严峻的社会竞争,社会也对综合素质强的人才有更高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深深植根于高中校园。语文课程是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的起点。因此,语文教学要严阵以待,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来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学生的各个发展阶段中,高中是非常关键的时期。但学生此前已经受到多年的应试教育影响,因此需要结合一定策略来培养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思维能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3-026-01

        语文学科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主要在于语文思维方式和知识点全部融于语言中,学生很难从中梳理出规律性的东西,且将其形成一种较为固定的思维方式。语文思维即为对文章、语句、词语的赏析思维方式,属于语言与思维的高度融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努力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帮助他们形成独立的思维能力。
        一、语文思维能力的含义和特点
        首先,语文思维能力并不是一个狭隘的概念,他其实包含一个人的基本思维能力,具有极其明显的广泛性,也即语文这门学科,作为需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的基础课程,涵盖了大多数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系,所以涉及到的内容也是十分宽广的,教育者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课程的教学内容,切实地扩大学生自身的视野,引导学生在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里进行思考,这样才是完成了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还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和拓展他们的视野。其次,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但是在高中阶段的培养处于基础阶段,所以这就表示语文思维能力具有渗透性,他的影响和养成是一辈子的事情,不仅仅十分重要,还是一个影响终身的能力表征。学生要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将自己的所学所感渗透到自己的大脑中,其次并且可以在大脑中形象地描述事件的变化和发展,从而提升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教育者也应该在这一过程采取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自己的学生,为他们的今后打下好的基础。最后,语文思维能力还有交流性,也即只有让思维与思维进行碰撞,才可以不断促进新观念的产生和发展,这也可以看出我们人类的思维都是人造的,并且都是可以进行交流的,当然交流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交流的对象也是五花八门,这就其实着教育者应该自己的教育活动中不断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甚至是自身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由此有利于帮助学生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并且有利于将知识更好地植入在学生的大脑中。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途径
        (一)帮助学生提高对于语文思维的重视
        教学模式的滞后和学生无法建立对于语文思维的清晰认识都是限制高中生语文思维培养效率的重要原因。


为切实改善语文思维培养中的问题,需要学生提高对于语文思维培养的关注。高中生通常背负着沉重的升学压力,非常关注成绩的发展。基于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语文思维对于成绩提升的作用,让学生建立对于语文思维培养的高度关注。许多学生认为不能通过学习让语文成绩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教师应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语文在高考成绩中所占的比重,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并不是在短时间内起不到效果的,而是具有一定技巧的。只要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课下多多阅读,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就可以实现成绩的提升,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思维建立一定的基础,让学生深刻体会语文学习的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和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过于强调教师主导的教育方法。因此,教学内容死板的现象在所难免。教师空洞乏味地讲解,学生机械式地做笔记、摘抄重点,死记硬背。这不但不能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更有悖于语文能力的发展趋势。此外,由于缺少学习乐趣,本应寓教于乐的语文课堂变得暗淡无味,学生逐渐出现抵触心理。若要保证学生全心全意投入学习,就要改变这种老旧的教学方法。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主动寻求课堂的整改,以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回馈学生。比如:如果提问中学生的回答错误,尽量避免严厉和苛刻的态度,要不吝鼓励的言语。关键是要在课堂上避免陈旧无趣的讲课形式。通过设置有趣的问题,对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行为予以鼓励,扩展他们的思维,避免课堂课本的桎梏。语文这个科目不存在标准答案,只有根据个人学习经验进行总结,才是最佳的答案。所以,如果学生在课堂中的回答和教学计划不相同,也不要斥责。教师应通过表扬和称赞,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将心中所想大声说出来。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更积极地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思维。
        (三)创建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推荐一些适合学生课外阋读的优秀传统文化读物。例如我国经典的传统文学作品四大名著是必不可少的,读起来有些难度但能提高学生的鉴赏文学作品能力,也能够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内涵。语文课外阅读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本人道德教育的途径之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给予学生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作业的布置要适当,不能让学生只把时间花在做作业与卷子上,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安心进行阅读的,教师可以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作业布置的一部分,因为现在高考内容,有几分选择题是考验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
        结语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中强调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语文学科的教学需要,广大一线教师一定要积极迎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展开语文教学,运用更多新型有效的手段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提升语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马红梅.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J].新阅读,2020(08): 67-68.
[2]李杨,李春霞.高中语文“表达交流”模块教学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5):154-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