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趣味性玩色活动在小班开展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   作者:李静萍
[导读] 小班的孩子们在美术区进行玩色活动,可以通过与色彩和绘画的相互作用,他们可以改变周围的物体,使其丰富多彩。在各种色彩活动中,孩子们借用想象的形式,通过各种绘画方法,进行作品的创作,表达自己的内心,在创作和想象中,感受视觉的愉悦,为自己的创作和想象插上翅膀,从而不断提高小班孩子的创造力。

李静萍    四川大学第二幼儿园  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小班的孩子们在美术区进行玩色活动,可以通过与色彩和绘画的相互作用,他们可以改变周围的物体,使其丰富多彩。在各种色彩活动中,孩子们借用想象的形式,通过各种绘画方法,进行作品的创作,表达自己的内心,在创作和想象中,感受视觉的愉悦,为自己的创作和想象插上翅膀,从而不断提高小班孩子的创造力。
【关键词】玩色活动;创造力;小班幼儿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3-022-01

        在艺术活动中,儿童的能力在表演中发展缓慢。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孩子的美感,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积累,让他们在体验中表达,在创造中寻找快乐。根据儿童手脑发育特点和儿童认知规律,教师通过美工区的玩色游戏,创设了以小班儿童为主体、以创造力为主线的体验式绘画新模式,让儿童在绘画中找到快乐。
        一、整体设计与安排
        小班的幼儿身体正在发展,这一阶段,他们虽然对于色彩有一定的敏感度,但手部精细动作发展不完善,还处于涂鸦的阶段,没有相应的绘画技能与经验作为支持。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玩色活动,利用不同的作画工具、材料及表现技法,在玩色过程中,给小班孩子带来不一般的绘画体验。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针对小班孩子们的手脑发育特点及儿童认知规律特点,探索出一种以孩子为主体,以创意为主线的小班幼儿玩色活动。
        二、美工区畅玩色大变身
        1.美工区环境大变身。小班幼儿不仅关注自己的作品,也开始留意环境中的作品,有初步的审美意识,也有一定的观察和欣赏的能力。我们利用小班走廊、大厅的优势,张贴各种内容跟幼儿生活接近易懂的名画。在活动室利用玩具柜将色彩区分割,分成三个玩色小区域,让每个小班段的孩子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创意的畅玩色活动。一是创意添画坊:在这里有生活物品大变身,有色彩变幻,幼儿可以通过合作、拓印、借形想象、添画的形式来创作主题作品。掌握各种简单画法的技巧,如手指的指画,利用蔬菜水果做印画,还可以利用吹画法、刷画法等不同的方法,而这些都是有趣的玩色的方法。二是梦幻手工坊:在这里有瓦楞纸妙变,有树林幻影,幼儿通过合作、剪贴、拓印、添画的形式来创作各种主题的艺术作品,为他们的集体创作提供了机会。三是多彩印象坊:在这里有丰富的色彩,有趣味的绘画描板,幼儿通过镂空描画、添画的形式进行玩色游戏,收集各种材料,如废纸团、蔬菜根、废旧的毛线等,利用好各种颜料让幼儿可在自由的环境中任意发挥,通过变换、滚动等不同的方法,让他们在自由想象和创造的过程中感受乐趣。
        2.美工区材料大变身。色彩的玩耍是实际的操作活动,大脑、双手、眼睛需要共同使用,多元工具、材料能更好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让他们可以更好地从事创造活动。园内的美工区域,大利开发了色彩玩乐材料,我们用生活中的自然物进行创作。如园内外树叶、枯枝、蔬菜都随手拾来印画、添画;红薯、黄豆、南瓜等种子用来拓印、粘贴;用各种水果进行彩色拼盘;将瓦片、竹筒等绘成了彩色瓦、彩色的插花瓶……我们还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收集生活材料:如各类瓶罐、食品包装盒等容器、雨伞、扇子、手袋等生活用品,根据小班孩子能力的不同,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材料。在师生的创意中传达着色彩与美,家长、幼儿、老师均在材料的收集和使用的互动中享受色彩创意活动带来的乐趣。



        三、教师组织策略大转变
        1.创设游戏情境。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及较为特殊的学习方法,色彩的玩乐活动可采用游戏化教学。在畅玩色彩活动中,教师选择适当的游戏活动,创设不同的游戏情景,采用游戏的形式和手段,将幼儿创伤内容、目标等,都融汇于游戏中。教师不再是导演,而是玩色游戏中幼儿的伙伴。
        2.提供参考资料。幼儿创造性的表现,要构建在原有经验之上,教师采用多种方式,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表现方式。例如,可以提供一些色彩明亮、色彩分明的图片,让幼儿在自己的脑中形成属于自己的色彩画面感,不断积累经验,以此激发二次创造的好奇心。
        四、小班畅玩色的成效
        1.促进了幼儿各项艺术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创造力。玩色活动符合小班孩子的年纪特点,孩子们对美术区的玩色活动兴趣浓厚,在教师创设的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幼儿自主选择进区作画。多元化的活动素材,为幼儿创造更多的环境,提升他们参加游戏的兴趣与动力,激发起发展的新需要,使幼儿在痛快的玩耍中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
        2.通过创意美工区的活动,教师正在不断成长。教师在选择小班玩色活动时从盲目地选材、根据教师自己的喜好选材,到现在的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与主题活动设计有机结合,将其变成色彩玩乐游戏的基础,在游戏中,这是主题活动的拓展,可以更好地打开幼儿的思维大门,帮助他们形成特色感受,创作出只属于自己一个人的作品。在活动过程中,走进孩子的世界,试图去了解他们,体验他们的快乐,在不断挑战自我时又能充满着动力,在不断追求同时具有百分百的人格魅力,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增加自我的创新精神。
        五、小班畅玩色的反思
        1.提高幼儿的色彩能力,增强审美情感。大部分孩子通常喜欢的颜色是那些纯度较高颜色。但由于不同的幼儿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例如,有的幼儿只会利用一些常用的颜色,而不会使用其他颜色,作品的色彩单一,基本没有换色。而有的幼儿只喜欢选择自己所爱的那种颜色,在涂色中,大量换色,作品乱而不协调,色彩多而繁杂。而有的只与实际为准,选择色彩时只选择与物体相近的色彩。因此,为了可以全面提升幼儿色彩运用的能力,需要由绘画色彩规律着手,有计划、有目的开展引导,一步一步提升他们运用色彩的能力,使其有较强的审美情感。
        2.材料投放的调整。在美工区材料投放上不仅可以通过删减、添加等方式来大力激发幼儿对操作兴趣,还可对材料进行融合。当幼儿对某组材料非常熟悉并失去兴趣时,可以将2组或以上的材料组合一起,幼儿就非常有可能创造出另一种新的游戏场景,展现新活动内容。当然想要真正做到合理性投放区域的活动材料,把材料最大教育功能充分发挥,还需要我们开展深入研究。
        总之,在美工区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孩子的需求引导我们一次次优化和调整。在调整中,我们可以不断丰富和完善色彩玩乐的内容。让我们教师可以大胆尝试并放开手脚,让色彩的创意活动可以真正融入幼儿的生活与学习中。
参考文献
[1]吴邵萍.幼儿园开放性区域活动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于迎芳.玩色游戏:小班美术活动的快乐世界[J].考试周刊,2014,(19): 186.
[3]邵凯丽.畅快玩色创造无限[J].新课程(综合版),2019,(10):114-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