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岗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江苏 苏州 215211
摘要:高中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课业量和负担十分严重的阶段,保障高中体育课程的顺利开展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体育教育不是简单的肢体活动,而是要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健全学生的思想品格,推动学生成为品德兼优的高素质、全面性人才,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也要结合德育教育,做好人才的培养工作。
关键词:德育;高中体育;教学
引言:高中生面对着要参加高考的巨大压力,文化课课业十分繁重,为了保障好学生的身体素质,就必须保障体育课程的合理开展,开展体育运动,保证学习身体健康。而且在高中体育课程的顺利开展下,还要保障学生能接收到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和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部分,可以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高中体育教学必须坚持以德育教育为基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一、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对于高中生不言而喻,所以无论是从社会来说,还是从学校来说,都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首先,我们都知道高考的重要性,所以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业是十分繁重的,这就导致了学校和学生会忽略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只专注于课程学习,这样的方式甚至会占用体育教学的时间,从而影响学生接受锻炼的时间,保障不了身体健康。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过程,就是在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学生会在身体得到锻炼的过程中,感受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提升重视身体的意识,改善心理状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
例如: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会对人体产生一个积极的影响作用,因为在锻炼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体育活动排泄出不良的情绪,减少心理的负面影响,不积极的从事体育活动不良情绪的不到彻底宣泄,对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体育锻炼的过程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稳定的情绪,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而且体育锻炼贵在坚持,短时间内无法取得显著的效果,必须长久锻炼才能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保持心态的稳定有利于学生减少思想上的负面情绪,提升思想品德的意识,促进人格品质的完善。只有顺利开展体育教学,才能让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在体育活动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必须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标,来开展德育教育。
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体育教学的开展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放松身体,改善亚健康的身体状态,更是培养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在学习中学生会产生消极的挫败感,这样不利于良性学习的。而在体育活动中,当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功,或者对体育运动有一个良好的自身体验时,他们的主动性就会得到发挥,自信心自然能得到增强,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状态。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德育教育结合体育教学的开展,是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的过程,从而促进人格的完善,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积极向上的人思想道德素质也会不断提升,这是相互促进的过程。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学生开展学习的前提,消极的人是无法实现目标,达到成功的,这就说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多么的重要。
例如:对于体育活动不好的人,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去参加体育活动,培养良好的锻炼身体的意识。如学生在跨栏或进行体育运动的时候,及时学生勉强才能完成标准动作,教师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改进。在表扬鼓励学生的过程中,达到激励的目的,就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活动的负责人,同时也是学生的健康老师,负责学生身体的健康,帮助学生改变不良消极的思想,帮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基础上, 有一个好的心态开展学业学习,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就是完善人格品质的过程,做一个自信的人,拥有良好的心态,就是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所以体育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自信心的培养,多鼓励、激励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活的进步,很多学生就是较弱的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历过风吹雨打,面对困难和挫折容易放弃、逃避,这是消极的生活态度,同样在学习上也是,面对困难的课题,无法攻克的时候,就会痛苦难过,面对成绩下滑时,也很难调整状态积极改变现状,那么在体育活动,教师就要通过具体的体育活动让学生的意志力得到改善,帮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态,在身体得到改善,身体素质不断进步的同时,可以让学生的意志力得到提升,从而有信心去面对挫折与困难,这个过程就是基于德育教育来开展体育教学。
例如:坚强的意志力是可以使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有毅力去战胜和克服,摆脱困境,走向成功,比如说邓亚萍,她面对自己的不足,努力训练,在坚强的性格下,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走向了成功。这对我们学生来说也是,面对八百米跑,或是一千米跑的时候,要有坚持的毅力,走向终点,这不仅仅是一项体育活动,更是我们面对人生路的态度,人生就是一场长跑比赛,坚持跑向终点,才是人生赢家,短短三年,高考只是迈向人生路上的第一个门槛,在自我的坚持下,向着目标迈进,才能成功。体育运动应用在体育教学中,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促进学生自身体质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面对挫折时能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增强自己的抗挫能力,以自信的态度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人生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体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拥有坚强的意志力,渗透德育教育。
四、增强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当前的教育模式下,我们会有很多同学只顾埋头苦学,提升专业知识,专注自身的学习情况,而形成自私自利、过度个人主义而缺乏集体主义精神的现象,这样是不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的,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这样就要帮助学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体育活动中会有一些集体比赛、体育运动,帮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集体主义精神的力量,锻炼学生具备集体主义精神。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运动可以最大限度、最直接地锻炼学生具备集体意识,个人和集体的配合也能够培育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例如:体育运动是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的一项有组织、有胜负的活动,在很多体育活动中,都会分小组来进行比拼获得胜负,比如说拔河比赛、接力比赛等,通过集体的力量来赢得比赛。拔河比赛就是在比赛过程中感受到人多力量大的精神,接力比赛就是要充分承担好自己这一棒的职责,这些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对团队负责的良好品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有对小组的责任感,从而激发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团队的齐心协力,来帮助学生体会到互助协作、友爱、信赖的感觉,感到集体力量的伟大,从而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团结意识。在这些团体比赛中,就能感受到集体主义精神的力量,以及对自己的鼓舞作用,做好集体的一份子,就能推动整体的进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所以体育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
结束语:
高中体育教学必须在德育视角下来进行,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开展体育活动中不断健全人格,提升自信心、意志力和集体主义精神,这个过程就是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宋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
[2]郑标. 发挥体育德育功能 拓展思政教育路径[N]. 湖南日报,2020-09-2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