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中思政课更好发挥德育作用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0期   作者:何茜
[导读] 德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何茜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分校  653100
        摘要:  德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意义非凡,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更应该成为核心内容,高中政治课堂作为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在课堂上对德育教育内容的挖掘和传递至关重要。要切实依托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平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把好学生步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关。
        关键词:高中思政 德育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生面临的诱惑也在与日俱增,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的德育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于德育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该做好德育教育的工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在今后的生活中长久的受益。
一、现阶段高中思政课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立德树人是思政课根本任务,学校是高中生接受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抓手,但是笔者发现,大多数学校思政课堂对德育的教学落实情况不佳,对课程的关注度不够,支持力度小。调查发现,很多学校在高一课程安排上课时分配不均,比如一周物理5节课,但是政治可能就2节课,导致学生不重视,而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高考压力,大多数学校都会把高考的主要科目放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关键时间点,将政治课这样的课程安排在上午或者下午的最后一节课,这样的时间,学生已经出现疲劳状态,沉浸在对放学的期待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效率不高;特别是理科生,更加不重视思政课的教学。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不能得到保障。
(二)教师德育意识不强
        教师作为思政课堂的中坚力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成果。但是现阶段,许多思想政治教师角色定位不正确,只把自己定位为帮助学生思想政治取得高分的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立德树人的教师角色。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应该尽可能的从教材中找到德育教学的相关内容,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培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领,要在教书中育人,将育人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德育教育应该成为高中思政课的灵魂,教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进行德育教育的意识。
(三)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
        许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不大,因此对政治课的学习缺乏积极性,认为这只是一个背诵科目,缺乏对内容的理解,使德育教育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收获是画知识点,考试之前的冲刺背诵,对于所学到的内容会答题但不会应用,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课对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作用。在实际过程中,知行无法结合,不能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社会公共道德意识薄弱,每天背诵着遵守社会公德,却在马路上乱丢垃圾,在公交车上不给老弱病残让座。每天学习以诚为本的内容,却在考试中进行抄袭,在家长会之前对家长隐瞒成绩,失信于社会。
二、现阶段高中思政课德育教学策略分析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
        在以往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大多数是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掌握程度的,应试状态下唯分数论盛行。教师更多的关注点在与学生对知识是否掌握,是否能够用来答题,而对于课堂上的德育教学成果,学生的知识是否能够应用到实践缺乏评价。
也正因如此,出现了高中生的高分低能现象,比如:许多学生在政治考试中取得接近满分的优异成绩,但是现实中却不愿意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没有集体主义精神;在其他学生有不懂的问题请教时,缺乏耐心,或者以没时间为由拒绝提供帮助,自私自利,缺乏奉献精神和互助精神。对于这些学生学习能力是很强的,但是做人上却是失败的。

为了有效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内容进行及时的、全过程的评价,增设综合评价内容,对学生各项德育素质的具备进行考评。引入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环节,发现学生在日常的集体活动中的表现是否符合要求,对学生的一些缺乏团队意识和责任感的行为进行批评指正,对一些优良的道德行为进行表扬,使得对学生的德育教学成果评价更加全面,更加的真实。
(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对课堂参与度的提升,就是对德育的一种内化。学生通过课堂的教学活动的参与,进行德育教育的实践,在课堂上充分思考和展现自己,提高学生对德育教育内容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是能够对所学知识产生初步的认知的,但是知识的掌握并不意味着道德意识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产生,这就需要一个内化过程。比如,在讲《走进文化生活》时,教师就可以设计教学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1.大家能给老师举个例子说一说,在你生活中接触到的文化吗?2.你认为作为一名高中生,在文化生活中能提供什么帮助呢?这些问题,从学生惯有认知出发,先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抛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为学生讲述一些,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故事,介绍一些优秀的文化习惯,比如食不言寝不语等,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做到关联和想象。接下来,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场景模拟,在一个集市上,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有商贩、消费者、环卫工人等,不同角色之间有不同故事和场景,学生需要在场景中作出反应,比如看见街边的垃圾要捡起来放入垃圾箱,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这样既进行了不同主题的德育教育,同时也通过亲身体验,帮助学生做出了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使学生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对于知识能够更好的利用。这样,既增强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针对性和教育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三)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影响高中学道德品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与学校有关,又与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关。因此,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应该多管齐下,做到有机结合。在高中校园,教师必须利用好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通过一些教学任务的布置,小组合作的团队活动,组织的一些班级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在家庭中,家长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的与人交往,社会活动过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的力量,规范自身的行为,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指引,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社会的大环境下,要通过播放宣传片,进行一些人物风尚事迹宣传,进行城市文明公约的制定等方式,在社会上弘扬一种正能量,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依靠多方的力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进行帮助。比如在进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课的学习时,在课堂上,教师讲解规范市场秩序,要构建社会信用体系,这个知识点时可以指出企业要守法经营,作为经营者,不能出售有质量问题的产品,要充分尊重消费者的上帝角色,不能进行恶意竞争,要维护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在家庭中,家长可以为孩子讲述在购物中遇到的一些不诚信,违背公德的行为,比如一些出售高仿产品,假冒伪劣产品,过期食品的商家,和一些正面的消费行为,比如出现过期食品进行产品召回和及时赔偿的事件,让学生耳濡目染,通过父母的态度进行正确与否的分辨和道德知识学习。在社会上,对各个行业的消费进行规范,张贴一些楷模事迹,宣扬正能量的消费案例,供学生学习和吸收。
        立德树人是高中思政课的关键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师应该肩负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责任,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最大作用,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意识的提高,端正学生的参与社会活动的行为,加强德育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陈立贵.新时期中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探讨「J].文教资料,2012(11).
        [2]  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技能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  (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李其龙,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