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媚
湖北省咸宁市第十一小学4370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常常会遇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在数学问题里钻牛角尖、对数学没有兴趣、学生自身缺乏自信,这是因为小学学生因为年龄原因,对于学习数学没有一个深入性的认知,教师也没有很好的对学生引导、启发和激励学生。小学学生此时正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且也是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断形成的时候,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有效的运用激励策略,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同时尊重学生个性,好奇和求知的欲望,合理以激励策略,有效的运用在数学教学中,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高效效率,也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激励策略、教学活动
前言:
小学学生年纪小,没有形成一个独立自主的意识,对于学习没有一个笼统的概念,自信心和自尊心敏感不稳,容易钻牛角尖,对学生学习和心理都会造成影响,因此教师应深入学生当中,合理使用激励策略,将其有效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心理状态和学习方式,提高数学学科素质。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激励策略的意义
小学学生年纪小,缺少专注学习的意识,注意力难以集中,贪玩或懒惰,对于学习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对数学不感兴趣等问题,那么教师该如何去应对这些问题呢?教师应该站在小学学生的年龄和角度去看待这一问题,虽然学生存在弊端问题较多,但这些问题也是小学学生特有的亮点,只要教师正确引导,以激励策略合理,有效运用在教学活动中,即可事半功倍。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严谨而有趣的学科,对于数学没有深刻认知的学生,会觉得数学死板、枯燥,实际上使用激励策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以及动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打开思路去攻克数学问题,鼓励学生面对问题,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应对,要肯动脑肯思索,这便是激励策略所起到的作用,激发引导学生和鼓励帮助学生。对于不同学生,激励策略也有不同的作用,比如对优秀学生,激励策略只会让学生深入数学学科中,去挑战攻克更多难题,教师的激励,会让他们兴趣提升,自信增强,思维开拓,潜能发挥,对于困难生,激励策略,会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关怀和爱护,给予他们认可和肯定,增强学生自信,激发他们学习动力和激情,逐步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由浅入深培养数学学习方式和意识。同时,将激励策略,应用至课堂上,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以热情和动力十足的面貌去学习数学,教师应尊重在这期间,学生个性的张扬、活泼的表现,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目前激励策略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背景下,激励策略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策略,已经走进了小学数学教学中,但部分教师,或是没有重视激励策略教育,或是不能合理有效运用激励策略,从而导致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数学,没有激情和兴趣,对于数学失去了信心。
(一)过度使用“严师出高徒”的误导性教学方式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依旧偏向传统教学方式,认为严格对待学生,让学生全面按照教师要求来做,以灌输的方式,讲授数学知识,并且严格课堂纪律,对于作业也是严格要求,只认对和错,忽视了小学生的心理,从而导致数学课堂枯燥无味,学生打不起精神,介于教师的严格,学生只是以完成任务为目的的数学学习方式,从而导致学习吃力,无法正确打开小学数学的大门。
(二)口头禅式的激励,过于形式不能有效运用激励教育策略
教师对于激励策略,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为激励就是表扬,学生按照自己的要求完成任务,就以“做的好、进步了、下次继续努力”等口头禅式的表扬,对于学生而言,没有任何的实质性激励作用,且忽略了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因为这部分学生,很难按照要求完成任务,无法受到老师激励,从而丧失自信心,对数学失去兴趣。
(三)教师不能合理运用激励策略,只注重教学忽略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数学是学习数学了解数学的基础阶段,此时部分教师只注重教学,忽略了学生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的细节。
不用激励策略,或是滥用激励策略,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极端化的心理,不能维护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如过度化的激励,会导致学生迷失自我,心理上只接受对自己有利的,不能正确面对自身问题,或是滥用激励策略,不能抓住重点,无法正确认识到学生的闪光点,只是一味的鼓励学生学习,让学生迷茫,无法进步,觉得只要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达到其要求,就可以受到表扬。
三、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运用激励策略,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拓展思维,加强对于学习和生活的认知,大脑正属于开发阶段,而数学本身就属于逻辑性较强、严谨性高和思维模式的开发学科,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注意有效的运用激励策略,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同时,也要全面呵护学生健康成长,实现小学数学的教育目的。
(一)以激励手段,促进课堂教学高效进行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因此激励手段,应结合在教学活动中。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一个知识点,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教学前,准备好大钟表,以便拿到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同时鼓励学生自己画一个钟表,其钟表的样式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让学生开发大脑去想象,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提问学生,对于时间的认识,提出问题:“你们谁知道,你们从家里到学校要花费多少时间?你们晚上什么时间睡觉、什么时间起床、课间休息时间是多久.......”类似的问题,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通过学生的回答后,教师可以根据对于作息比较规律的学生给予表扬。比如“晚上九点睡觉,七点起床”教师应及时公开对学生表扬,如:“某某同学,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他这样的作息时间,不仅能够保证睡眠充足,而且还有利于身心健康,对于第二天的学习非常有利,希望大家都向他学习......”,对于那些不注重时间问题的学生,也不能批评,应适当鼓励,如“某某同学,我帮你制定一个表格,你将每天什么时间段做什么,记录下来你会发现你很棒,每天要做那么多事情.......”。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让课堂氛围变得有趣,然后教师再针对“时、分、秒”的知识点进行讲解。
(二)深入了解学生,运用激励策略培养学生自信心和维护自尊心
每个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教学任务外,还应注重学生的自信心和维护自尊心,呵护学生心理健康,从而才能正确引导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应偏向于激励策略中的激发效果,主要是激发优秀学生能够进一步的深入学习数学,比如激发学生,举一反三,运用多种方式去解决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培养学生自信心,多表扬其优点,但对于缺点应及时提出,鼓励学生改正,从而实现激励的目的。
对于中等生,使用激励策略,主要是为了给予学生自信心,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鼓励和关心,培养他们不服输的性格,以正确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鼓励他们只要努力就会进步,当学生进步了教师应公开对学生表扬,促进学生自信心。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使用激励策略的方向分为两步,一是维护学生自尊心,因为学生学习困难,难免会受到其他同学的嘲讽、家长的不满,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如此就更学不好数学,对于数学失去兴趣,失去信心,自尊心受到伤害,还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因此,面对这类学生的时候,教师着重点是循序渐进,帮学生建立自信,并且维护自尊心,通过简单习题的完成,对学生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开发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教师应注重激励策略,灵活运用,以激发和鼓励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正确的去学习,同时引导学生,建立自信心,对数学产生兴趣,增加学习动力,也是至关重要的,除此之外,对于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忽视,要让学生在健康正确的观念下,逐步深入学习过程中。
参考文献:
[1]陶开银. 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有效运用探析[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8, 000(006):827.
[2]田桂香. 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有效运用探析[J]. 明日, 2017(48):341-341.
[3]]付晓云.研究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9):159.
[4]母吉平.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有效运用探析[J].学周刊,2020(17):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