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燕
江西省高安市新街镇中心小学 330811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尤其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教师要抓住小学生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减少学习问题的出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针对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行论述,探究如何通过有效地引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旨在更好地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学习习惯;主动参与意识;小学数学
引言:在当前持续深化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对小学阶段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改革调整是每一个教师都要关注的内容。通过改革,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了长足进步,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强化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已逐步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大重要目标。
1.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前提就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具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学习起来才会更具动力。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兴趣直接决定了学习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创建出了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才会注意力高度集中,想象力与智力才会得到有效的开发,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学习效率更高。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时,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与激发,保证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也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做足准备。比如,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小学中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发生在身边的一些有趣的故事来实施教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加强培养良好预习习惯,保证课堂学习针对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预习过程中由于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预习方法,仅仅依靠机械化的教材进行预习,预习效率必定难以保证。良好的预习习惯对于学生学好数学十分关键,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预习情景,将教材中那些原本抽象、乏味的内容进行具象化和生动化的转化,化抽象的数学概念为形象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相应的预习任务。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预习效率,还能促使学生收获快乐的预习体验,比如在进行“旋转和平移”这部分内容的预习过程中,教师就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个预习课件,课件中将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些旋转和平移的现象直观而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在欣赏这些蕴藏在生活周围的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帮助其进一步加深了对即将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在这样的预习过程中,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化的数学思想,久而久之会帮助学生逐渐养成一种正确的预习习惯。
3.加强听课习惯培养,保证课堂学习效率
学生上课时是否认真听见,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小学阶段,学生思维的稳定性较差,认知理解能力参差不齐。由于这种心理发展特点,小学生很难做到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上。对此,需要教师能够驾驭好课堂,采取有效措施来调动和稳定学生的注意力。一方面,要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一些新鲜、运动变化的事物往往会很容易吸引孩子们的注意。
对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可以将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理,整理成孩子们比较喜爱的图片或游戏的形式,不仅促使知识呈现更加生动有趣,而且迎合了学生的发展特点,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听课习惯也是很有帮助的。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理解能力与注意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对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与要求理解得越深刻,那么他们完成任务的渴望也就会越强烈,相应的在听课过程中也会做到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对此,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时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一种恰当的用词和语气,做到表达清楚与规范,保证学生清楚地理解和明白“要做什么”和“怎么去做”,促使学生带着一种明确的目标并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去学习。
4.课程梳理,捕捉动态生成资源
教师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观察学生表现、课堂走势以及教材解读,能够捕捉到教学过程中的种种“意外”情况,并对其进行进一步辨识和处理。学生出现思维疑惑、解题错误、意见分歧,以及课堂偶发等情况,这无疑都属于课堂教学动态生成资源范畴,教师需要加以认真梳理,以便形成可利用教学资源。如《平移与平行》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自己熟悉的平移案例,学生给出不同的例子,比如汽车沿直线行驶一段距离,飞机飞行一定距离,人走一段路程。教师发动学生讨论这些例子的适合性,学生给出了不同意见,展示自己的观点,给出自己的理解。有学生认为平移是物体沿一定方向移动相同距离,指的是物体每一个部分都移动了相同距离,汽车、飞机、人移动时,难以保护每一个部位移动的距离是完全相同的,这样的例子当然是不严谨的。教师抓住学生见解进行引导:从平移定义规范学习行为,这是最重要学习认知。严谨是数学认知构建的基础条件,这位同学的见解是科学的,值得我们学习。学生听教师这样评价,会特别兴奋,开始推敲其他课例,形成个性认知,给教师施教带来重要启迪,教师抓住学生见解展开学习探究,赢得教学主动权。
结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要善于从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独立思考习惯、预习习惯以及认真听课习惯的培养等多个方面着手,全面促进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有效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充分发挥,帮助其实现一种更为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青,贾浩华.有序思考激活思维 生本课堂提升学力——“加法运算定律”教学纪实与评析.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0(4):58-59.
[2]程翊.要关注“异”,更要关注“同”——“搭配问题”教学一得.湖南教育:下旬(C),2017(4):41-41.
[3]马小惠.如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以二年级上册《搭配(二)》教学为例.读与写(教师),2020(5):0164-0164.
[4]刘天鹏.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习惯.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3):63-64.
[5]范晨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4):71-72.
贺斌育 株洲市九方小学 邮箱410842909@qq.com 邮编412000 电话:18075749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