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中)29期   作者:王尚昆
[导读]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事业,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当孩子们满怀希望与对未来憧憬之心走进校园,开始体验人生的时候,作为教师如何运用手中的五色笔,为他们描绘出色彩斑斓的美丽人生呢?俗话说:“士有百行,以德为首”。
        王尚昆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第五中学 黑龙江 拜泉 164700
        摘要: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事业,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当孩子们满怀希望与对未来憧憬之心走进校园,开始体验人生的时候,作为教师如何运用手中的五色笔,为他们描绘出色彩斑斓的美丽人生呢?俗话说:“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并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更是学生走向成功之路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者。
关键词:教育;培养人才;灵魂;希望;教书匠
        十几年的班主任生涯,使我深刻体会到每个学生理想的实现,离不开良好的班集体的熏陶,教师的精心哺育和爱的奉献。面对新的教育形势的挑战,遵循着“以德治教”的根本原则,我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几点经验。
一、转变观念,促使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人总是生活集体之中的。环境的好坏,对人的性格、习惯、道德水平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俗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好的班级环境,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
1.培养良好的班风,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
良好的班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尊师爱友,文明守纪、勤奋好学、开拓创新、关心集体、诚实守信。这样的班风,只有班级中大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扎实的作风才会形成,而良好的班风一经形成,会对班级的每个成员产生巨大的约束和教育力量。
        (1)一定的行为、作风是一定思想认识的反映和表现。因此要培养良好的班风。首先是提高班级同学的思想觉悟、联系实际进行教育,既要晓之以理,又要示之以例,帮助学生明辨是非,什么是错的,应该反对和避免;什么是正确的,应当学习和弘扬。在班级里经常开展一些有独具特色,生动活泼的活动,比如在班级里开展“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帮互爱和“做文明少年”的讲文明、懂礼貌等活动,使学生懂得青年学生应具备的美德和修养,每一个人在生活和学习中是会遇到困难的,总是需要别人帮助的,只有在团结友爱的集体中,大家才会感到温暖,才能进步。而文明习惯正是人们互相尊重,互相友爱在行为上的表现。
        (2)良好班风的形成,正确舆论的树立,光靠讲道理,空洞的说教是不够的,还必须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道理是抽象的,榜样则是具体的,并且具有极大的号召力。班级中一定有这样的同学,生活俭朴,学习刻苦,一年四季总是穿校服,脏了,晚上洗,第二天再穿。但学习积极认真,肯动脑,成绩优异。就要以他为榜样,并在班会、家长会多次表扬,号召全班同学学习。此举一定会对一些平时讲究穿着打扮的学生起促动作用,从此以后,班级里讲穿着,赶时髦的少了,以朴素大方为荣,刻苦学习的多了。良好的班风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也就树立起来了。
2.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实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班集体能否形成,形成后能否巩固,是否能对班级实行自我管理,做到自我约束,取决于组织机构是否健全。现在的中学生自尊心强、个性突出,对“保姆式”的教育方法很反感,根据这一特点就要固势利导,深化集体主义教育。
        (1)健全组织机构,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班级干部队伍。班级的班委会和团支部的构成都要采取民主公平选举方式产生,然后实行干部轮流值周制度,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每个干部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干部不是终身制,一学期一改选,胜任的继续留用,不胜任的换下,人人都可以为班级的管理提建议和意见,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应当为班机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不会认为班级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活动可以不参加,把集体交给的任务当成额外负担,把自己游离于集体之外。
        (2)在活动中培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实践证明,积极分子不是天生的,每个学生都是潜在的积极分子,因此班主任必须一视同仁地培养和塑造每一个学生,注重对他们各种素质的培养。

在教育教学中,应着眼于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协调发展,把班级所有同学都置于主人翁的地位,使他们无一例外的参与班内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创造既有民主又有纪律的班级生活中体现出负责精神。
        班级的团队活动,各种课外活动小组活动,每周的主题班会,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等,都可以让学生参加参与组织,并在活动中一切贯穿自觉纪律教育,教育学生自觉地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做出令行禁止。学生把自己当成了班级的主人,养成了自我约束能力,老师在与不在都一样,人人以遵守纪律,刻苦学习为荣,违反纪律,不学习为耻。
二、求真务实,用爱心开启学生的心灵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坚持正面教育的工作方法,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动之以情”是指教育者应紧紧围绕着后进生的情感展开工作,以情感打动他们的心灵。“晓之以理”是“动之以情”的深入,是指教育者以情打开工作的大门,用理渗入内心,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将情理有机辩证地结合起来。没有“情”的“理”是空洞肤浅的“理”,没有“理”的“情”是苍白无力的“情”。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应牢牢地把握住一点。对于平时纪律松懈、学习不用功、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科任教师常批评的同学,他们精神压力很大,有的甚至开始破罐子破摔。那么这就要求一方面我们与科任老师沟通,应该让他们少批评,多鼓励。另一方面,班主任也应该更多的去关注,主动地与他打招呼,唠家常,消除他们对老师的畏惧感,然后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指出他的闪光点,并督促他改正缺点,树立自信心。实践让我们体会到面对每一个后进生。应把他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与之沟通谈心,必须破除居高临下的思想桎梏。以自己的真实情感,坦诚的去面对学生。要深入学生生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身教胜于言教。班主任应当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导师,纪律的严父,生活上的慈母,感情上的挚友。所以班主任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震撼学生的心灵。从此,班级才会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正如一个学生所说“在每一个成功者的道路上。谁也说不清有多少老师的身躯,做了铺路的石子。让你踏着他们去开辟前程。小心地抬起你的脚吧,不要碾碎了他们的心灵,让我们手牵手,向老师鞠躬敬礼。”班主任的成就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捧出一颗心。在严与爱中,去开启学生的智慧之窗,指引他们去追随理想之光。
三、尊重个性,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尊重理解,以诚相待,是坚持正面教育的前提。它体现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关系,是有效的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条件。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理需要的相互印证的过程,是他们之间的心理交流和对话的过程。如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理需要能相吻合,心理交流能沟通,就会引起彼此之间在情感上的心理相容,即共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今天,掌握学生的个性,因人施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着眼点。这就要求班主任摸清学生的特殊性。根据他们不同的性格,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
        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如果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仅以学习成绩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的优劣,就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另一点,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只顾张扬其个性,而忽视他们的思想偏激。所以我们要为他们把好舵,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和思想上的误区,例如通过《少男少女之间友谊》主题班课,指出男女同学间应建立亲如兄弟姐妹的友谊关系。同学们相处,要把握住自己的情感,不能因不正当异性交往影响自己的学业,耽误了自己美好的前程。青春可贵,友谊弥坚。通过这样的班课,可以消除某些同学的不健康的心理,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上来。还有些同学自我意识特强,经常与家长闹矛盾。那么我们就应该经常进行家访,了解家庭状况,消除学生与家长之间代沟,建立起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情感。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各自的特长和优点,然后为他们调整自己奋斗的目标。比如高中都招收特长生,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然后为他们选择的升学方向。我们努力让学生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形成健全的人格。只有人格健全的人才才是祖国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否则可能成为残次品、危险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