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丽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41厂学校 442000
摘要:《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认识本土文化是学生学习艺术,认识艺术的基础,是他们走向世界的起点。”我们的美术教育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本土文化”,但是随着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生活方式的逐步改变,许多经典的本土文化正在加速消亡。把传统本土文化引进中小学课堂,让学生在少儿阶段就接受富有地方特色的武当文化的浸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有现实的教育意义,为此,文章就在结合多种学科特点,向无边界课堂延伸,分析中小学多学科融入武当文化的背景,以及武当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基础上,通过道听途说,走了解武当;拓展体验,感受武当;激发创新,表现武当;巧用活动,弘扬武当四个方面,就多学科参与与武当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实践路径作出明确的论述。
关键词:中小学课程;本土文化;浸润教育
引言:
众所周知,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确保学生能够成为未来社会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必然条件,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根本保证。湖北十堰作为中国道教起源地之一的武当故地,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沧桑和沉淀,形成了玄妙神奇、瑰丽多姿的武当文化,主要涉及道教历史、玄帝信仰、宫观建筑、武当武术、神仙造像、民俗文化、神话传说等许多领域,这是湖北乃至中国的一座极为宝贵的文化宝库,值得深入挖掘整理,将地方传统美术文化融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武当文化为本地美术教育的突破口,把丰富多彩的武当文化融入走进中小学艺术课堂,让学生深入体会技能和文化带给他们的学习乐趣,不断让这种具有时代感的艺术创新、文化传承,使自己具有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必定会给美术教育开辟一条地方与民族特色相结合的新的多元化发展道路。
一、中小学教学融入武当文化的背景
分工:多学科融合
41学校是十堰市示范窗口学校,有大批的教学精英、骨干教师和市级名师,音体美作为学校的特色学科,更是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小组,即使是在新冠疫情蔓延学校无法复课的情况下,老师们查阅了大量与武当有关的论文资料,进行广泛的搜集和挖掘,并整理成文本、图片和视频资料供教学所用,利用腾讯课堂或QQ群讨论课题的研究方向,在校园和线上融合多学科课堂浸润式教育,综合探索活动的新途径。例如:体育学科将武当武术太极拳进入课堂和大课间间操;音乐学科了解武当道教音乐、为学生设计一节有关中国传统音乐的体验课,和武当本土歌曲的演唱歌曲;美术学科结合武当文化中的建筑、纹样、图腾、瓦当和学生的兴趣点,寻找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切入点,将学生已有的绘画、剪纸、泥塑、雕刻等技能有机结合起来,设计出了《美轮美奂的光影灯》系列教程、《武当神兽》系列教程、《武当建筑》系列教程、《武当功夫》系列教程,使我们的校本课程具有目的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创新:新技术结合
当然,将富有地方特色的武当文化民间美术引进课堂,并非原封不动地照搬。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具有操作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特点。以武当文化为主题、民间美术为载体,可以利用合适的材料和方法进行改良和创造,对工艺复杂,制作难度大,且材料不易达到的内容,像武当建筑、瓦当纹样、青铜造像等,我们就地取材,小学生利用已经学会的技法形式如雕刻、剪纸、绘画、泥塑和材料如泡沫、粘土、报纸、纸箱、纸盘等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易于接受的方法进行学习制作彩绘神兽和建筑的浮雕和圆雕设计制作,中学生用光影剪纸方法创新制作武当山系列的光影灯,把传统剪纸图案向多维立体光影剪纸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增加了彩色LED灯光使光影剪纸的重叠效果展现出不一样的色彩、明暗和空间感,呈现出充满武当文化特色与奇幻风格的作品;通过研究和实施有效而多样的美术教育方式,不但能传播、弘扬和传承地域文化特色,还可以在这一过程中,以主动探索、研究、创造的方式进行综合性学习,促进学生美术综合实践性学习的能力,也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
我们的具体策略如下:
1、道听途说,了解武当
《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武当文化作为道家文化的代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儿时的生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在《西游记》、《武当》、《太极张三丰》等文学巨作和功夫电影中,修仙传说、武当古建筑、武当功夫、太极标志等等都让学生有着深刻的记忆,这些也是学生最为美好的回忆。在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整理地方传统武当文化资源,能使学生逐步了解、鉴赏与学习地方优秀的美术文化,将美术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将其融入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优秀民族民间美术文化的认同感,珍视本土优秀的武当文化遗产,感悟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使学生更加珍视民族美术文化瑰宝,只有让学生道听途说,通过讨论、交流武当资源,感受到地方文化的魅力,才能引导他们如何创作有深度的作品,增强民族认同感,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2、拓展体验,感受武当
从当前中小学美术新课改所提出的新要求来看,全面提高学生艺术感悟与体验能力已经成为基本要求之一,所谓“体验”,需要进入情境,调动各种感官,与对象互动,唤起深度情感,形成共情这样给学生的启发更加真实、更加深刻,学校每年通过春季和秋季拓展体验为途径,带领学生以速写、照片等形式记录下自己在武当博物馆、武当文创产业园中武当茶博物馆、太极馆、文化馆中最感兴趣的部分,通过亲自登临武当山著名景点,感受武当建筑榫卯结构、武当酒具和茶具独特造型的艺术特征,学生运用自己亲手拍摄录像、照片,回家后与爸爸妈妈共同上网查阅、整理与武当有关的旅游工艺品和武当文化资料,做成ppt和同学们分享或通过朋友圈、抖音、美篇等媒体工具,达到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共同学习、传承的目的,这也是中小学雕刻、剪纸、绘画、泥塑教学融入武当文化的创新的基础。
3、激发创新,表现武当
当前的武当工艺品行业,绝大多数产品缺乏创意,不能反映地域文化特色,但一个有特色的旅游工艺品却能代表一个地域的文化特色,扩大旅游者对旅游景区的了解,可以提高地方旅游景区的知名度,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脚步。所以,学生就有一种想当武当山旅游工艺品设计师的热情和想为十堰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的愿望。大家纷纷讨论出运用绘画和浮雕方式做武当建筑、瓦当、神兽等作品,运用剪纸的技法制作时可以采用分层教学,小学三、四年级以上的班级就可以尝试剪纸教学,小学中段教学可以先让二方连续的图案站起来,而高段五、六年级教学要变普通单层剪纸为多层剪纸,中学教学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多层光影和多层剪纸的设计和制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每8人构成一组,明确多层剪纸的主题,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任务分工,确定每层内容和大小遮挡关系,学生自行开展探讨与实践、经验的归纳与总结,分工绘画、剪刻、组合、拼装、加灯、创新出武当龟蛇图腾、武当建筑、武当功夫、太极标志的三维立体光影灯,最后,教师要针对学生得到的最终成果做出客观评价和开展生生互评,以此确保学生光影剪纸作品中能够充分表现出武当文化。
4、巧用活动,弘扬武当
校园文化、绿化、美化建设一直是东风41学校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主题,除了教室、走廊、文化墙、学校还专门开辟的“校园涂鸦墙”成为了学生课余随性涂抹、展示个性之所,每年的大型艺术节“樱花美育节”更是把武当文化渗透的淋漓尽致。活动当天,50多块展板一字排开,形成巨大的视觉冲击。家长一走进校园,就被丰富多彩的学生作品所吸引,纷纷驻足欣赏。大型文艺节目围绕武当展开,有学生们编排的武当传说的课本剧、有美轮美奂的太极功夫表演和师生同台的武当歌曲表演等,无不展现出师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寻,还多次被市级电视台专题采访和教育网站头条报道。让环境融入教学,让艺术融入校园角落,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校园氛围中感悟中华传统文化。每一寸空间都发挥了它的教育价值,校园里充满了诗情画意,闪烁着美丽的光芒。
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各学科特点,向无边界课堂延伸,深入挖掘教材,巧用地方文化资源、身边时事、身边生活学习环境设计,在思想深处厚植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让优秀传统文化以常态教育入脑、入心,在长期的践行应用、吐故纳新、丰富发展中赋予新的时代元素和价值内涵,在润物细无声中滋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传承经典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