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刚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德胜小学
摘 要:“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作者深入实践,摸索出四个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小技巧,并详细从加以介绍。
关键词:主动学习 技巧
正 文:
“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
课堂教学既是传授知识的殿堂,也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摇篮。小学阶段是学生在知识和学习习惯上的筑基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个性差别大,控制能力不强,他们的作业量随着年级由低到高逐渐增加,难度也逐渐加,这种情况下,他们唯有养成主动的学习习惯,才能为经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我们周围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牵绊,导致多数孩子在学习上不够主动,这无疑成了孩子学习上一道比较难以跨越的障碍。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养成途径一方面来自于自身,另一方面来自于教师。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别出心裁,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设置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教学环节,用以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快速进入积极思考的状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学生会由此体会到学习中的乐趣,久而久之,他们就会逐步建立起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并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在此理念的基础上,介绍几种促进学生养成主动学习习惯的课堂小技巧。
一、创设故事情景,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句话揭示了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奥秘。我们在日常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时,为了帮助学生快速开启主动学习模式,从而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个与之相关联的故事情景,引生活的活水入课堂,将教学内容蕴含在这个情景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故事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的兴趣,唤起他们精神上的愉悦情感,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获得知识。
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我首先创设了小松鼠和小猴子8时“约会”的故事情景,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过来了。在接下来的教学设计中, “误会”的情节接踵而至:小松鼠上午8时就到达约会地点,却迟迟不见小猴的身影,直到中午12时小松鼠肚子都咕咕叫了小猴还没出现,是怎么回事呢?当引出故事里蕴藏的“24时计时法”教学内容时,学生正在兴头上,他们顺着老师的牵引积极思考并讨论起来,最后通过讲解、演示,大家一起圆满地解决了“误会”问题,落实了教学内容。整个过程充满悬疑,充满趣味,就在这样的听故事、解疑问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唤起,从而主动投入到了学习中。
二、搭建探索平台,提供主动学习的契机。
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搭建探索知识的平台,并把相关已经预设好的学习任务交给他们,通过提供探索契机的方式,将学生引领到课堂教学主体的位置,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帮助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主动地探索知识。
在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导入课题后,我直接将64÷2=( )呈现在大屏幕上。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64÷2该怎样算,然后以分小组进行探索讨论。大家充分地交流自己的想法之后,我找了其中一个最为积极的小组,请他们上台来分享他们的探索过程。分享之后,再进行质疑:这样算好不好?有没有不同意见?最后再请学生进行归纳整理这类题目的解法。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又调动了大家的兴趣,从而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三、植入游戏元素,释放主动学习的热情。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可以特意为他们设置一些游戏性环节,把数学新知蕴藏在游戏活动之中,让游戏充分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使他们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进而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在愉快的游戏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孩子们很快喜欢上数学,开启他们主动学习的大门,深受孩子欢迎。
上课之前,我常常跟学生玩60秒抢答游戏:把全班学生分为4组,各组从教师准备的数学口答题库中抽取题目进行抢答,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积分多的小组获胜。学生在游戏中好胜心和集体荣誉感迅速迸发出来,大脑皮层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巧用操作杠杆,拉动主动学习的需求。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那些需要动手操作的教学内容,组织一些实践操作活动,通过动手测量、演示或制作等操作,主动进入求知状态。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我先让学生准备好一张正方形纸片,然后引导他们先自己动手分别折出“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图形,接着小组交流,选出代表,把自己组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展示给大家欣赏。学生通过动手折纸操作,明确了分数“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概念以及它们与“整数1”的关系,最后再总结出这节课的主题“几分之一”,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都要归功于学生动手实践操作。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的好习惯需要教师锲而不舍和匠心独运,我们要发扬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把众多生活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数学教学内容之中去,让众多的小技巧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并成为一种常态,为培养出具有主动学习精神的劳动者、思想者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