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的行与思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中)29期   作者:南玉凤
[导读] 说课要做到“四要”,“四不要”。“四要”指要说清对教材的理解,要说清教学方法的使用;要说清教学过程的活动设计;要说清课程理念的落实。“四不要”指不要“以偏概全”,不要“断章取义”,不要“丢了立场”,不要“捡了芝麻”。
        南玉凤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渭南小学  71400
        
        摘要:说课要做到“四要”,“四不要”。“四要”指要说清对教材的理解,要说清教学方法的使用;要说清教学过程的活动设计;要说清课程理念的落实。“四不要”指不要“以偏概全”,不要“断章取义”,不要“丢了立场”,不要“捡了芝麻”。
        关键词:    说课     四要     四不要
        
        说课,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是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是教师专业素质和文化理论水平的综合体现。在多次参与了说课活动,指导多名教师进行说课之后,反思说课的得与失,笔者认为说课要做到“四要”。
一要,说清对教材的理解。
        教材解读,是教师的首要基本功,是教师教学的起跑线。说教材,要说清:
        1.教材在单元的地位,所在单元的教学重点,单元知识或训练要素在教材编排体系中的作用,教材的主要内容等。
        如二年级下册《我是一只小虫子》一课的说教材这样说:单元解读——《我是一只小虫子》是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心”,语文要素是“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旨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在此之前,与“想象”有关的语文要素出现了两次: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读句子,想象画面”。从“展开想象”到“想象画面”到“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的编排思路,体现了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梯度发展序列。文本解读——《我是一只小虫子》是一篇自述性童话,从小虫子的视角描述了小虫子的苦与乐,表达了“我”对生活的热爱。课文结构清晰,以“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的设问开头,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描述了当一只小虫子的“不好”与“真不错”。语言幽默、俏皮,富有童趣,读来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
        2.教学目标的制定。说清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学段教学的要求及建议;说清本课的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要全面、准确、可量、可测。
        3.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重、难点是影响教师教学活动设计有效的因素之一。教学重点的确定,要依据单元目标、教学目标、教材特点而定;教学难点的确定要基于学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要在对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确定。
        二要,说清教学方法的使用。
        好课,要有好的方法、手段辅助。教学要与教育技术深度融合。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两个方面。说方法,要说清:
        1.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方法立足于教师的教,是有助于教师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一些教学手段。学科不同,使用的教法也有所不同。常用的教法有:任务驱动法、引导点拨法、情境创设法。教学方式也包括教学辅助手段如课件、教具等。
        2.学习方法的使用。学习方法立足于学生的学,是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提升学习力所使用的一些学习手段。常用的学习方法有: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比较学习法、猜想验证法等。
        教学方法的采用,要有理论依据,要说清方法在教学中的使用及预期达到的效果。


        如说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这一课的教法、学法时,这样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教学环节,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境创设法(主要在导入环节);联系生活法(主要运用于引导孩子理解“阴沉沉”“潮湿”两个词语的意思);朗读指导法(教学中采用“以读为主”,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提取要下雨前的天气变化);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更好地了解大雨到来时的预兆)。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角色朗读法(主要在品读文章时运用),合作交流法(主要在读好对话时运用)。以上教法和学法的采用,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此外,我还准备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有兴趣地学习。
        三要,说清教学过程的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要内容,指的是教学实施的具体做法,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说教学过程,要说清:
        1.整体的教学思路。为了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教者要有整体的教学设计,层层推进的教学思路,对本课的教学从“面”上有整体设想,就像一条项链的串线,链接各个教学环节。
        2.具体的教学环节。环节的设计要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说清每个环节怎么教、怎么学,这样的设计意图是什么。教学环节是教学活动呈现的方式,是从“点”上阐释“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
        说二年级下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教学过程时这样说:语文教学是以语言学习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提升语文素养,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导——读——悟——写——荐。通过以下五个教学环节展开:谈话导入,激发期待;读中感悟,积累语言;范例引领,落实语用;实践运用,创编诗歌;推荐阅读,深化主题。(环节的具体操作及设计意图略)
        四要,说清课程理念的落实。
        优质的教学需要先进的课程理念来支撑,新的课程理念也需要优质的教学来诠释和落实。课程理念引领教学方向,需要教师内化为教学策略、教学行为,才能真正落实。说课时,要说清理论依据,说明教学策略,而这些理论、策略,绝大部分来源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引用和解读,对课程理念的再认识。说课程理念时,说清理念渗透的思想,给予的教学思考等,它贯穿于说课的始终,和说课内容有机结合,是说课的指南。
        说课,做到“四要”,说得有理有据,条缕分明。为了保证说课的质量,说课还需做到“四不要”。
        不要“以偏概全”。主要指教学目标的制定,不能从编者意图、单元教学、学段目标出发,仅仅将眼光局限在教材上,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够全面、准确,或空泛、操作性不强。
        不要“断章取义”。这里指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一些课程理念的引用断章取义,不能很好地诠释其中的要义,甚至产生歧义,影响了对课标理念的落实。
        不要“丢了立场”。主要指教学过程的设计从教师的教考虑得多一些,而对于学生的学谈之甚少,不能让学生真正经历学习的过程,体现教为学服务。
        不要“捡了芝麻”。指说课时语言琐碎,不够简洁,尤其是说教学过程的环节操作时不能分层、简要而谈,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说课是一门艺术,能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是优化课堂设计、共享教学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历练、不断改进,以说促教,以说促研,定会绽放教学的美丽。


参考文献:
    
        赵成喜.《说课的技巧与艺术》【J】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