洹畔菊韵——综合实践活动课例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中)29期   作者:马华丽 郭海芳
[导读] 实践活动课以“学生真实生活和发展”为出发点,将从生活情境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多学科交叉的活动方式,旨在培养学生实践综合素质。
        马华丽    郭海芳
        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 河南省安阳市自由路小学   
455000
一.主题选择
        实践活动课以“学生真实生活和发展”为出发点,将从生活情境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多学科交叉的活动方式,旨在培养学生实践综合素质。
        “剪取洹河一湾水,画成园景四季春。”洹水公园位于洹河之畔,是一座依托自然山水,展现殷商文明,集本土文化、休闲风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景观公园。
        菊花种植是洹园的特色,洹园培育的品种菊、菊造型多次在四年一度的“中国菊展”中获得金奖。一年一度的“安阳洹园菊展”不仅传承着中国传统元素,同时也浸润着深远的菊文化。借助自由路小学毗邻洹水公园的便利条件,引导学生实地观察、研究菊花,了解了菊花的种类、习性、种植等知识,赏析洹园独家培育的中国名菊之一“洹水明珠”的风采......在实践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畅享菊世界的视觉盛宴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从自然之菊,艺术之菊、文化之菊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其中自然之菊和艺术之菊,采取让学生通过户外实践探索研究习得。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有效开发安阳历史、人文、自然等资源,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使学生建构菊花的种类、习性、药用价值、栽培以及相关的诗词、精神品质等认知体系。
2.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借助洹园菊展,通过观察、测量、记录,深入了解菊花,小组合作,实地探究,将问题转化为小课题,提升创新和实践能力,逐步实现学生自主设计研学课程的目标。
3.情感目标:通过该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产生探索更多植物特性的兴趣,从而生成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通过深情菊颂,感受菊花丽而不骄、傲然临霜、淡雅高洁的品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在生活中识菊、赏菊、品菊,走近菊的世界,感受菊的情怀。
三.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研学任务卡、采访记录表、活动小结表、笔记本、笔、测量工具(卷尺)、相机
2.行前准备:讲述活动规则、进行安全教育
四.活动实施
(一)导入
1.预习交流:课前搜集菊花的相关资料、图片、采访稿等 ,互相交流,初步感知菊花,教师做以简单补充;
2.成立小组:共分四个小组,每小组有高中低年级成员,选出小组长,确定小组名称,制定小组活动计划、进行小组分工。


3.活动方法:网络搜集、书籍搜集、调查搜集、采访了解
(二)过程
1.入园赏菊:边听讲解边记录,主要以洹园菊花的品种、颜色、花期、习性为主;
2.质疑激思:向讲解员提问题,解决心中的疑惑;
3.初步识菊:二、三、四、五年级持相应的“研学实践活动任务卡”,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完成研学任务卡;
  自然之菊:习性、种类、种植、扦插
  艺术之菊:造型(测量、画、剪、制菊)
文化之菊:菊历史、菊与诗词、菊与节日、菊之精神
 (插入研学记录卡)
4.活动指导:(机动)
(1)自主完成“研学实践活动任务卡”。
(2)随机指导
关注学生活动过程中的实际困难,针对问题及时给予帮助。
问题预设:
如:发现学生在搜集资料时分工不太明确;资料搜集片面......
交流调查材料
预留时间小组内展开交流,合作探究,教师作适时给予指导。
组内交流;
组际交流;
小结评价:各小组进行分类归纳整理,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识菊收获,教师进行补充,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作出评价。
(三)展示
展示内容:画菊、写菊、诵菊等。
展示形式:
?花语卡展览
?图片资料展览
?精美习作张贴
?菊之画张贴
?诵菊视频欣赏
(四)评价
今天的冠军到底花落谁家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各队得分情况。
计分员宣布本次活动的冠军:
冠军队代表发表获奖感言
颁发奖状
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锻炼、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享受了创作的快乐,更赋予了他们终身学习的本领。
五.活动延伸
拓展:菊文化、菊历史、菊用途、菊精神和相关的传统文化
六.活动评价
        评价是开展实践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为了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水平做出判断,基于学生参与的调查、访谈、体验等活动及在活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我们从“过程和方法,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实践教育活动进行过程性评价。教师注重评价方式、内容、主题的多元化;在针对学生个人参与研究的态度、情感、体验等进行综合评定,并要求学生如实填写活动评价表。全方位多角度的正向评价和鼓励,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快乐成长。通过汇集活动感言,过程照片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
七.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我们把学校的育人需求与校外的教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打破教育局限在学校围墙之内的弊端,扩展了教育范畴,践行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实践教育活动课程理念。同学们凭着兴趣,带着问题,通过参与,亲身体验,边实践、边摸索,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一方面,通过让学生了解菊花,进行资料搜集、归纳、分析、借鉴国内其他关于弘扬地方文化相关研究的成果,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实践能力,同时为研学实践课题的研究积累了大量实践素材。
        另一方面,通过开发并创造性地使用地域实践教育资源,充分挖掘与弘扬菊文化的内涵,赏菊花之姿态,嗅菊花之芬芳,品菊花之品格。古都安阳,洹水弯弯,菊韵悠悠。
        通过项目式学习,从学生视角出发,聚焦真问题,打破学科界限,班级界限,走进生活,做中学,学中用,多元化作品呈现,多元化评价,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核心素养。立足北关、着眼研学实践教育,统和区域性综合实践资源,优化区域性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方式,为提升北关研学实践教育品质提供指南。
        未来,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将会顺势而为,前景可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