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胜明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玉潭学校
【摘要】习近平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高中阶段,是青少年树立正确“三观”最关键的时期。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更好地实现学科教学的效果呢?本文专门就高中思政课中时政热点分享与运用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高中思政课中开展时政热点分享的必要性,如何分享,分享中要注意的问题等。
【关键词】高中 思政课 时政热点 运用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关键的时期。作为高中政治老师,如何让高中思政课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同时实现更好的学科教学效果呢?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时政热点分享与运用,是实现这一目的非常有效的一种途径。
一、高中思政课中开展时政热点分享的必要性
1、能更好地落实习近平关于思政课“八个相统一”的要求
习近平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即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高中思政课中,恰当地分享时政热点,能很好地落实这八个“相统一”的要求,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
2、现在的高中生迫切需要时政热点分享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时政热点分享是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的最好中介。通过持续的时政热点分享,培养学生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习惯,同时培养他们的正确理性看待和分析时政热点的思维方式,最终在一系列的时政热点分享和探讨中无痕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3、事实证明高中生很喜欢时政热点分享
高中生学习任务很重,因各种原因大部分学生无法及时有效关注时政热点。高中阶段,是青少年促进社会角色转换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越来越强,对世界和社会的好奇心也日益增加,他们一方面渴望接受更多的外界信息,另一方面也需要一个合适的渠道引领他们去更深的分析外界的信息。在思政课课堂上,用合适的方式分享时政热点,学生普遍容易接受并逐步融入其中,进而引发越来越多学生的喜爱与共鸣。
二、高中思政课中时政热点分享与运用案例
案例一
时间:2020年9月1日
主题:中美疫情对比感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设计:这是高一学生上的第一堂思政课,专门安排1课时做时政热点分享,给高一新生起到开心门的作用。本课从学生亲身经历和了解的疫情为切入点,通过中美疫情结果对比及过程分析,让学生在活生生的实例中讨论、思考、感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为接下来所有的教学打下思想基础和兴趣基础。
分享过程:
1、数据对比(8月31日最新数据)
首例报告时间 确诊人数 死亡人数 目前日增感染人数 目前日增死亡人数
中国 2019.12.8 90351 4728 0 0
美国 2020.1.20 6135368 186784 50000 1000
2、学生讨论发言。问题:对比中美疫情数据结果,讨论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3、以结果为导向,给学生详细分析中美抗疫过程。
4、有果必有因。再次比较中美疫情结果和抗疫过程,学生分析导致不同结果的原因。
5、最后老师根据学生分析,升华结论:中美疫情对比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得出结论后乘势简明扼要介绍高中政治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必修一重点学习社会主义是如何来的?中国是如何选择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开创、发展和完善的?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分别着重阐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体现。
案例二
时间:2020年10月16日
主题: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
过程:
1、例举关键数据(40年,人口3万→2000万,GDP2亿→2.7万亿,与香港经济对比1%→108%)
2、写完所有数字后,让学生猜猜会分享什么热点,再逐一揭开谜底。
3、学生讨论发言。问题:40年来,深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城市的变化尚且如此,试想整个国家的变化又是何等巨大!这一切都得益于什么呢?——改革开放。
4、导入教材学习。对!深圳的巨变充分印证了改革开放的伟大。那么,改革开放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它是如何开创的?改革开放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具有那些重要意义?这些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伟大的改革开放》。
案例三
时间:2020年10月30日
主题:十九届五中全会
过程:
1、简要介绍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情况及会议主要内容——《制定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
2、讲到十四五规划时,让学生回顾教材前面在哪里学过“一五”计划,复习相关内容。同时让学生讨论今年是十三五计划最后一年,国家要完成的最主要目标和任务——脱贫攻坚和全面实现小康。由此进一步延伸,今年实现了全面小康任务后,前面学过的“四个全面”内容,是否不提了呢?给学生释疑,2020年完成全面小康任务后,这次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任务,因此“四个全面”随着时代进步也将含括全新的内涵。
3、11月初,在讲授新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于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再次引导学生回顾前几天分享过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时政热点“关于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对十九届五中全会有更进一步的认知,同时加深两步走战略的理解和对中国梦路线图的认同。
三、高中思政课中时政热点分享及运用要注意的问题
1、讲究时效性
每堂课不一定都要分享时政热点,但有合适的时政热点一定要及时分享给学生,保持新闻的热度。这就要求老师平时多用心关注,多渠道了解各种时政新闻,比如观看《新闻联播》,浏览今日头条、新闻网站、阅读《参考消息》等。
2、注重条理性
时政热点分享不是简单的新闻播报,而是要根据学生的需求特点以及当前和今后教学需要,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条理化处理。在分享时,让新闻深入简出,浅显易懂,更接地气。套用一句话,做好教学素材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需求侧管理。
3、突出生活性
时政热点分享面向的受众毕竟是涉世不多的高中生,他们的社会阅历有限。在分享时尽可能与身边的事和学生经历过或了解过的事相关联,让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更快更深入理解时政热点的背景和内涵及相关影响。
4、强调导向性
时政热点分享不是简单的新闻传递,而是在介绍新闻的同时传播正能量,根据“两个维护”和“四个意识”的要求摆明老师的态度,旗帜鲜明地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在久久为功的时政热点分享中,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社会参与等核心素养。
5、发挥学生主体性
时政热点分享绝不是老师的一言堂。时政热点分享要实现更好效果,少不了老师提前了解新闻,深度加工新闻,恰当表述新闻,发挥老师主导作用。同时,要加大对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时政热点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