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创元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第六小学,青海 宁夏 756000
摘要:数学在义务教育阶段是一门基础课程,对培养公民素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普及和发展其他学科的知识提供了条件,能为学困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事实上,部分身心发展正常但是数学学习总达不到课程标准——数学学困的现象,正在影响并持续影响着学困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分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以及转化策略是从事教学工作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值得探讨。文本分析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提高;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
前言:“互联网”教育模式,是在互联网广泛普及的大时代下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实现教育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有很多难点有待解决。“互联网资源”模式为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辅助,相信未来能在教学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一、借助互联网资源,拓展知识内容
在数学教学中,学困生容易受到传统的教学影响,导致在教学中只单一的追求 “标准方法”和“标准答案”,导致学困生在教学中容易忽视自身对知识的独立见解和思考,导致学困生在学习的过程不能使自身的特点和想法在课堂中突出,在长期的教学中受思维发展的限制,容易被周围环境“同化”。而在综合素质教育的提出下,要求了教师不仅要教学困生学习,还要教给学困生学习的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合理的运用互联网的资源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结合学困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教学能够有效的帮助学困生,拓展学困生的知识内容,让学困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
比如在小学数学《测量》的教学中,首先教师提出问题:“以前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1米有多少厘米呢?”让学困生尝试着用手比划,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出个单位不同的长度,通过对比的方法进行让学困生进行直观的演看,然后教师在让学困生尝试量出物体的长度,在学困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长度后,然后教师利用动态图的方式让学困生观看,在学困生了解多种测试方法之后,教师提出问题,然后教师给学困生提出相关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学会了用测量的方法算出了物体的长度,那么谁知道一个回针的长度是3cm如果要求出回针材料的总长度,有几种测量方法。在活动中,通过多种感官刺激下让学困生进行学习,获得经验,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困生能够在数学运用的过程中呈现出“活学活用”的特点。
二、运用互联网优化课堂方法,增强学困生理解抽象化的知识
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许多优势,随着基于微视频的教学模型的推广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使用多媒体和其他数字资源进行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使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的方式会使学困生更加感兴趣,课堂教学气氛更好,让学困生更容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互联网信息技术主要运用在从直观的形象发展到逐渐从半抽象到抽象逻辑的教学内容。
例如:“长方体,长方体展开图”和“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等,以“对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理解”为例,在严格的数学意义上,除了线段,学困生还可以直观地看到无限延伸的直线和在一端固定的前提下,无限延伸的光线很难让学困生在生活中理解。像这样参与空间想象力的教学内容归因于空间想象力的教学内容。在基于互联网多媒体的教学设计中,可以使用动画视频例如火箭升空,导弹发射和射箭,来激发学困生的兴趣,并且让学困生自己解决问题,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微型视频可以指导火箭发射过程并指导发射弹丸的过程和射箭的过程在一侧无限延长,使射线的概念得以可视化和培养养学困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运用微视频多媒体等在小学课堂上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困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还可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并改善课堂上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课堂转变使学困生能够学习从被动到主动的学习数学。
三、利用可视化工具,激发学困生主体性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时期,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方式也逐渐发生着改变。据研究,当前人民群体中绝大部分都是依靠视觉进行学习和记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可视化工具对学困生进行教育。根据板书特点,学困生的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之中,仅仅是让学困生根据教师的讲述在大脑中形成具体的关系还很困难,教师通过可视化工具可以将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转变,能够将书本中的知识变得主观、形象、具体变得透明化,能够实现知识由繁到简的过程,推动学困生学习、理解、掌握。比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首先教师放映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图片,让学困生回忆两者之间的练习,接着教师出示长方形图纸,通过折叠将其变为长方体,然后进行物体的面、棱、顶点的教学,在学困生了解之后,教师在出示游戏软件“我的世界”,给学困生讲解,在我的世界中,每一个物体的建造都是通过正方体组成的,然后请学困生用软件尝试,并说一说其不同,在学困生了解了正方体六面相等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出示多种形式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根据内容结合学困生的谈话进行总结,在学困生基本了解特点之后,教师再次让学困生利用软件,尝试组成不同的长方体形状和正方体形状。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和可视化工具的融合教学,在运用可视化工具时,教师也可以交给学困生方法,让学困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进行可视化表达,根据可视化工具的多样性和多变性,能够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困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得到知识的归纳和强化,有助于学困生的理解。
结语: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正确的认识“互联网+”的教育作用,将其合理的运用在数学教学中,能够使教学课堂呈现出新时代的特点,更符合了当代学困生的学习和发展的规律特点。将其运用在现代教学课堂中可以对传统教学的方法作补充,弥补其教学中的不足,从而营造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课堂,能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学明."互联网+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科学咨询,2020,(41):210.
[2]张玉成."互联网+"有效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79):77-78.
[3]马骁.探究“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创新方式[J].读与写,2020,17(25):201.
[4]程芳.“互联网+”视角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研究[J].读与写,2020,17(27):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