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实际中展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0期   作者:魏凤
[导读] 数学学科是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对小学生而言
        魏凤
        山东省禹城市迎宾路小学  
        摘要:
        数学学科是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对小学生而言,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数学来自生活,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借助生活经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小学生的学习思维,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从将生活元素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的意义出发,对从生活实际中展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开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实际;意义;策略
前言:
        数学学习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在小学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能够让小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应联系生活实际,将生活元素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降低数学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一、从生活实际中展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展开教学,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可以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首先,理论与生活实际脱离是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的典型特征,这就导致学生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将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元素,可以丰富课堂趣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从生活实际中展开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可以降低数学学习难度。小学生正处于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时期,对小学生而言,更易接受形象化的知识。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因此,小学生学习数学时相对困难。将生活元素运用于数学教学中,能将数学知识以更为形象具体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呈现,可以有效降低数学学习难度。最后,从生活实际中展开小学数学教学,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小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有助于其主动发现问题,学以致用,有效提高其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从生活实际中展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预习中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习效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堂是否成功课前预习很重要。如果学生带着求知的心积极地进行课前预习,那么课堂学习成果必然事半功倍。教师要善于发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学中,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结合小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元素,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


        例如,在进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时,预习前,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导入:超市里的苹果价格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有时候3元钱一斤,有时候4元钱一斤,有时候10元钱3斤,同学们知道这时候苹果是多少钱一斤吗?数学问题通过生活实际展开,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很容易理解分数的概念。通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二)教材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当前小学数学教材中,几何、数列等相关知识相对抽象,小学生受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小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生活实例原型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小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平行线”的课堂学习时,如果教师仅仅通过概念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小学生很难有代入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运用生活场景,将小学生带入到平行线的学习中。比如,小学生熟悉的杠杆,铁轨、楼梯、电梯扶手等。课堂上,通过生活中常见事物图片的展示,让学生自行观察两条杠杆、任意两条铁轨、两层阶梯、电梯扶手的位置关系,是平行的还是交叉的,通过观察,学生可以了解平行线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可以更好得理解平行线的概念。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观察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都有什么位置关系?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判定为平行线?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和发散型思维能力。通过生活实际与教材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强化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三)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是对数学课堂的补充,能提高数学知识的有效运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根据课堂所学或者课本习题进行布置作业,但是这种巩固方式枯燥乏味,无法让学生真正的喜欢做作业,从而使课后练习无法取得相应的成果。因此,在课后练习时,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更好地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例如,在 “位置与方向”的课后练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想一想自己的房间东西南北墙上都有什么呢?房间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通过这一场景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有利于加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实际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展开,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提高数学教学水平,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勇刚.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元素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8):161.
[2]靳永安.浅谈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