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大营街中心小学 653100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材发展趋势的研究是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它为小学生的培养方向和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在小学数学教材发展的过程中,以核心素养理念为基础的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会更加注重小学生的主导位置,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基于此,对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材解读的策略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材解读
引言
教材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核心工具,是一个时期一个区域学生学习材料的共同方式。对教材的分析、解读是教学设计、实施的关键环节从根本上说,对教材的解读分析无外乎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教材的知识分析;其二是教材的学习分析;其三是教材的教学分析。
一、教师应加强学习和研究教材的内容
在新课程标准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有效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认真学习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则和标准要求,记忆和记忆书籍。教师对课文的理解是教师控制课堂的基础,也是教师理解学生创新教学方法的关键。因此,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坚持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确保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根据研究报告分析,一大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很慢,甚至有学生无法掌握乘法表,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应有效掌握计算能力,精通、正确、熟练。基于此,数学教师必须要因地制宜的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在教学中切实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学会精读教材
如果仅仅是通过通读教材来提高对教材的理解,那么其效果是不明显的。在通读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学会精读教材,对于自己所教授的教材进行反复研究。一方面要对学生的数学基本素质要有一个宏观性的考量,另一方面要对教材中的知识点深入解读。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教学过程中,由于高年级的数学难度上升,学生们在学习新知识点的时候会感觉吃力,如果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支撑,很可能让学生的学习陷入瓶颈。因此,教师对于难点知识要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以学生的基础为标准,通过发达的互联网平台寻找到最适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并且不断优化课程的结构,让“教学”与“练习”达到某种平衡。这里还以“分数乘法”一节课作为例子,在本节课中主要分为“分数乘以整数”以及“分数乘以分数”两部分内容,虽然学生们已经学过乘法法则,对于分数的概念也有了一定了解,但是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还比较困难,因此教师要深刻解读本章的内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寻找到这节课的难点,例如,两个分数相乘的运算法则,学生们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绘制饼形图,并且将饼形图分解成积分,通过拆分饼形图的方式让学生们加强对于分数乘法法则的记忆,提高教学效率。
三、逻辑思维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材中会更加有侧重
第一,各方面能力的锻炼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素质教育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小学数学教学以数学教材内容为依托,进行拓展性的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生能力锻炼的重点,也是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发展的重要方向。在逻辑思维能力锻炼方面,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中的开放性试题可能会越来越多,开放性的数学题目给了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也给予了学生进行数学深层次探索的机会,是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改革的重要依托,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第二,在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在发展过程中,也会更加注重小学生在数学实践方面的锻炼,在特定的数学知识教学内容中,也会适时的增加一些供小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小任务,帮助数学教师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由于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数学学习中占有的作用,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发展也离不开创新性教学内容的更新,数学教材中的创新性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小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生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四、研究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将教师的教学思路落实到位的根本措施、策略、方式等。分析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按照知识逻辑线,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根据教师的教学思路,将教材知识体系转化为教师教学语言、行动体系的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用配套用书,研究教学方法,实事求是,努力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其最好的教学成效。通常来说,教学方法就是将教材“教学化”,是教材“落地生根”、发挥价值的必由之路。在数学课堂上,固化的教材与灵动的学情始终是交织在一起的矛盾,而教学方法能对错综复杂的教学现场、状态等进行把握、调控。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条分缕析,以便更好地探寻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于数学的经验性知识,应当着力引导学生探究,而对于数学超验性知识,就应当将思辨、推理与探究相结合。例如,在教学“射线、直线和线段”时,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生活积累和数理逻辑经验,因而当教师展开经验性教学时,总是会出现尴尬,甚至会出现师生课堂“互怼”的局面。比如,教师试图用激光灯发光让学生理解射线的特质。但学生始终认为,激光灯射出的光的长度一定是有限的,是线段。因此,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实际情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射线”、“直线”“线段”,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知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根据学生发展的认知规则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还应树立创新的学习意识,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加强师生互动,建立有效的课堂。只有在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方露露.如何深入解读小学数学教材[J].中华少年,2018(35):18.
[2]龚祖华.如何解读小学数学教材[J].小学数学教育,2017(Z3):26-27.
[3]施一虹.关于小学数学教师解读教材能力的现状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7(0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