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甘石
湖北省咸安区横沟桥镇杨畈小学 437000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意识,具有数学素质,启发小学学生思维的开拓运用,增进学生将数学运用于生活,同时也是小学基础教育中重要的一门学科。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的教学,也是与时俱进的,创新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培养,打造高效的教学活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符合新课改的标准。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创新模式、教学活动
前言: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的教学活动有了高效的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也有了显著的改变,但依旧有部分教师缺少课堂创新模式,以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理念,导致学生对数学学科提不起兴趣,数学课堂枯燥无味。因此,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探究,需引起教师的注意,创新新模式,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从而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分析
新课程改革已经普及至教学活动中,但当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依旧存在问题,如教师在数学课堂中的创新模式不新颖,力度不足,或是教师不重视创新模式,依旧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以及对数学课堂创新模式认识不足,从而产生了负面的效果。
(一)教师不重视数学课堂创新模式
有些教师认为数学课堂创新模式,对于学生培养的意义不大,因此不重视数学课堂的创新,依旧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导致数学课堂枯燥无味,无法吸引学生,对数学产生厌恶,没有学习数学的动力和激情。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阶段,求知欲和好奇心强,对于新鲜的事物,愿意去探索学习,但是因为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失去了探索学习的动力,因为小学学生也处于贪玩、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注学习,缺少自我约束的阶段,因此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需求。
(二)教师缺乏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能力
作为教师,都知道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和目的,在新课改下,对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应创新模式,更好的提高课堂质量和教学活动效率,但因为缺乏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能力,从而无法满足创新模式下,对于学生的培养。如教学模式缺乏灵活性的应对策略,或是不切实际,虽然有创新的教学模式,但依旧无法正确的去引导学生深入数学学习中,无法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的培养。
二、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重要性
小学学生处于高效学习的过程中,因为他们自身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都是空白的,因此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理是非常强烈的,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都是教师讲解知识点,学生倾听,然后做作业巩固,以此单调的模式,让学生对数学难以提起兴趣,无法开拓思维意识,只是以完成任务的目的去完成数学学习。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以数学课堂创新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多样性的创新模式结合全面化的帮助学生发展,成为了新课改背景下的一个重要目的。
小学数学属于基础性的学习阶段,此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以及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热情,从而才能提高学生数学学科的素质。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创新模式从课堂上改变,如制定创新教学策略,以课堂活动氛围为基础,结合互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探索,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维,以及动手能力,像数学学科,其基本知识点是固定的,如何利用固定知识去做题,教师就应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做题中培养解题思维能力和巩固知识。同时,以趣味性的教学模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至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加以引导,培养学生多方面系统发展。因此,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探索,对于教师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增强自身的教学创新能力,从而才能实现创新模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的提高数学素质。
三、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法探究
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研究适合有助于学生的教学模式,这便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现如今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自身能力,引导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这是当下教师应该必备的能力和素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兴趣,增加学习数学的动力。
(一)增强教学互动,创设课堂氛围
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学习,对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创新教学模式,增强教学互动,数学学科本就是一门思维活跃的科目,要让学生在教学中,大胆的去探索,理解问题,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增进思维的开拓,活跃课堂氛围,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与教师关系融洽,能够专注的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完成整堂课的教学活动。
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位置”知识点学习中,课堂上教师首先为学生讲解位置的重要性,如去看电影寻找位置,如教室内的座位等,让学生了解数学学科,其实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增加学生对于数学的了解。然后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所在教室的示意图,并将每个人的座位和名字清楚的标识,进行与学生的互动。
教师提问:“第三行第二列位置的同学是?”然后由学生进行抢答,适当对学生激励和肯定,建立学生自信心,从而产生学习动力。通过以上的提问,教师引出以对应的数字坐标,来实现坐标所对应的人是谁?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和学生一起画一幅示意图,然后行列分别用数字对应表示,由此让学生按照示意图上的对应数字来寻找对应的学生是谁。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勾起,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因为学生都急迫的想知道,自己在这个教室里的位置用数字来表示应该是什么?
(二)情境设定,吸引学生兴趣
兴趣是致使人去做某事的动力,因此培养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至关重要,教师应结合课本,合理创新模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兴趣,产生学习动力。在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中,有许多的教学情境,都是可以在课堂上实现的,从而设定情境,融入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兴趣,是必不可少的。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学习重量轻与较重的计量单位使用,‘克(g)和千克(kg)’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提前设定情境,可以带来称重的电子秤等道具,让学生每人都可以带一件东西来称重,从而得出具体的重量值。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逐步的对于克和千克有了一个深入的认识,理解了克和千克所代表的意义,以及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浓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促使下,进一步的跟随教师,深入教学活动内容中,待基础知识学习完后,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展示出一些关于重量的问题,如人的重量是()克,()千克,比如一只猫咪的重量是8(),一头牛的重量是200().......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克与千克的单位,课后给学生布置,回家称自己的体重,父母家人的体重等亲子任务。通过情景设定,不仅让学生对于知识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还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三)营造趣味课堂,动手能力+思维拓展共同提高
小学学生,旨在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循序渐进的进入学习状态中,因此一堂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至关重要,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到了知识,而且还提升动手能力和思维意识的养成,这样的课程,在小学教材中有很多,教师应注重数学课堂的创新模式,营造趣味性课堂,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意识拓展。
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里,学习‘测量’这一内容时,教师以营造趣味课堂,以小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来用尺子进行测量,每个人测量一个东西,如课桌、椅子、书本、笔、板擦、胳膊、肩膀、腿、鞋子等,每一位学生挑选一种,然后完成任务,吸引大家兴趣,并且让学生实际操作,增加印象。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理解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之间所代表的意义,以及不同的作用,然后让学生小组做游戏,测量每一个人每走一步的距离是多少?然后有条件情况下,可让学生至操场,认识100米跑道、400米跑道和800跑道,让学生对于距离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从而再进一步的,为学生讲解各单位之间的换算,以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以此实现趣味性的课堂,开放式的教学手段,创新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都有了提高。
结语:
小学教学,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思维模式、动手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因此教师要贴近生活深入学生之间,以他们的角度,在数学课堂中创新模式,以便达到数学教学活动的高效化,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宋金胜.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36):12.
[2]于晓艳.浅谈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J].文理导航(下旬),2018(08):23-24.
[3]]李翠峰.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究[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3):128-128.
[4]杨娟. 刍议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创新教学[J]. 散文百家·国学教育, 2018, 000(00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