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信息技术整合下初中物理教学变化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0期   作者:张国珅 李汉祥 郑江明
[导读]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张国珅 李汉祥 郑江明
        安丘市莲花山路东首莲花山中学  山东省  潍坊市  262100
        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推动学校教育要向信息化教学全面迈进。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增强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依托信信息技术来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不断向前发展。现从信息技术融入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入手,浅谈信息技术整合下初中物理教学的变化及教师授课调整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信息技术;意义;变化;策略
        引言:初中物理是学生物理学习的基础阶段,初学阶段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对物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物理学习中最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而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法宝,本文将谈一谈对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融合的看法。
        一、初中物理教学整合信息技术开展的必要性分析
        (一)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大大改善课程呈现的方式
        传统理念下课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多通过书本和黑板的形式呈现,这种枯燥的呈现方式不仅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因为知识体系相对比较刻板,学生能够自主发挥的空间有限,使得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低。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整合入信息技术,可以有效优化课堂呈现方式,并指引学生系统,科学地来学习知识,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二)借助信息技术能够促进学生探究思考意识迅速发展
        物理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物理学科的很多理论在生活中都能够找到相应的模型,但是学生日常学习的过程中不注意总结和分析,这就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会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信息技术的融入极大地方便了教师以生活化的方式来呈现物理知识,引导学生由理论向实践不断探索,从而更好地提升对物理知识的渗透,加强学生的学习实践意识。另外,结合一些典型案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来设计和呈现,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探究欲望,并指引学生有效反思和总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若干具体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制作相应的课件以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虽然有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大量的采用了网络上现有的物理课件和相应的PPT,也有一些有识之士有效地运用了信息技术,制作了相应的PPT和讲义,在结合课本知识和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之后,合理的制定了相应的课件,将物理知识中的重难点内容,进行了有效的讲解和注释,运用图片、演示加文字的方法,使得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更加巩固。例如,某位教师在讲解关于船闸的知识之时,运用建模技术和信息技术构建了相应的动画演示,将其融入的课件中来,使得学生对于水位上升下降、船体运动的原理进行了相应的学习,从而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发挥了相应的帮助,也使得学生对物理重新焕发出了兴趣,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相应的物理知识学习中去。


        (二)利用微课堂,降低实验的危险性
        任何教学都首先要保障学生安全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有些物理实验具有危险性,不易于在课堂上展示,特别是一些物理实验需要借用酒精等易挥发、易燃易爆的化学物品进行,因此这时候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最大限度的避免实验的危险性,但是同时也要保证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实验的现象和原理。因此,遇到这种危险的实验,老师可以先将实验过程通过互联网下载,整理成短视频或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而且这种视频课件可以保存随时播放,避免学生遗忘,这样既能够及时给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点,又降低了危险性,使实验在绝对安全的情况下进行。
        比如,在测量大气压的实验中,其中实验器材包含“汞”,而大家都知道“汞”是有毒的,稍有适用不慎就有可能对学生及老师造成伤害,不适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实验过程,但是借助微课堂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整个实验过程,通过观察水银柱的变化,更好地理解气压公式。
        (三)优化课堂教学
        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可以借助影视片段、电脑闯关游戏等引入新课,创新课堂引入的模式,优化情境教学;可将传统教学中无法实现的课堂形式变成可能,在课堂上呈现一些不易操作或在课堂上无法实现的实验,将一些微观的、抽象的物理现象变得可视。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可以现场演示在斜面上自由下滑的木块在表面粗糙的毛巾、在表面较粗糙的棉布和在表面较光滑的木板上滑行的距离,但无法演示木块在光滑无阻力的理想环境中的实验。教师可用电脑软件模拟理想实验,利用数字物理模拟实验室,使得实验可看、可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又如在教学分子热运动时,可运用信息技术模拟分子运动,让课本图片变成动态的实验现象,易于学生观察。还如教学“生活的透镜”一课,教师将利用自制模拟照相机拍的“照片”通过手机投屏上传到电子白板上,让全体学生观察。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同时展示几个实验现象,让学生直接对比前后几组实验现象,有利于学生获得实验结论。例如在归纳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时,教师可利用互联网将三个现场实验的照片传送到白板上,避免有些学生没有观察到某些实验现象或遗忘某些现象。
        (四)有机评价鼓励学生积极进步
        信息技术融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之后,很多教师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意识都非常强,但是对于教学评价的开展就不够关注。这就导致学生单纯追求结果,而忽视了对过程的反思和总结,尤其是当遇到一些较难的问题时,学生的个性意识也会变得比较薄弱,学生难以有效对知识内化,并理解和运用。
        结论: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融合为物理教学带来了诸多变化。教师在教师机要能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这一有效手段,指引学生有效学习和探究。同时还要为学生自个人的学习成长预留空间,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有效评价,依托教师的指引来构建高效课堂,鼓励学生积极互动,使学生的学习意识可以不断进步,学科探究能力实现卓越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淑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实践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159+161.
        [2]章红兵.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展望,2016,26(24):235.
        [3]姜群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14(17):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