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祥 郑江明 张国珅
安丘市莲花山路东首莲花山中学 山东省 潍坊市 262100
摘要:事实上,初中物理知识源自生活,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因此,在教学中将知识回归生活,才能将物理知识简单化,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从教学现状来看,物理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化教学能够丰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但从实践现状来看,生活化教学效果并不显著,还需要不断探索及思考。阐述了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并对怎样开展生活化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探索
引言:生活化教学可以实现课堂与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在初中物理课堂上,老师把生活融入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对复杂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帮助学生构建生活化的物理模型,保证学生更好地应用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中也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学生很难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不仅不能实现学生的进步,还与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不相符合。所以,老师要通过生活化教学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培养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物理课堂上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基于“生活化”理念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意义
1.有效降低物理课程学习难度
物理学科的知识具有抽象性及理论性的特点,基于“生活化”理念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师以学生常见现象作为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对其分析并总结规律,可以有效将教学与生活相关联,从而降低课程学习难度.
2.有效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教材中多数知识点与学生生活常见现象有关,是对生活现象的规律总结并将其上升为理论层面.教师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3.有效克服学生畏难心理
将生活常见现象或典型事例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神秘感和陌生感有效转化为对日常生活现象研究的熟悉感和亲切感,有效的克服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畏难心理.
二、基于“生活化”理念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用生活化的故事引入教学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可以抓住初中生的这一特点,以一些充满趣味的故事为“导火索”,引入课堂教学。将趣味性、生活化的故事引入课堂,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起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欲望,从而使课堂活跃起来,师生达到积极的互动,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比如在教《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节课时,相较于枯燥的概念、理论和原理,教师更应该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情境,根据每个人都亲身经历或者见识过的地铁或火车行驶,提问学生:“大家都有过等地铁或者火车的经历吧?当地铁或者火车进站之后,我们经常会听到广播提醒乘客白线以内是危险区域,要站在白线以外等车。有谁可以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吗?在白线内等车会发生什么意外呢?”由此,学生被教师的生活化情境带入课堂,开始思考物理方面的思考,进而也更加深刻地掌握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再比如,以“振动发声”这一原理为案例,替代直接告诉学生声音产生原因的是,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几个生活化的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因素是一直存在着的,声音就是其中的一个。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你桌子上的书它有声音吗?你听不见就代表它没有声音吗?”用如此日常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当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学习时,其接纳知识的能力就越强。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上,老师要把现实生活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以教材为基础,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引导学生进入物理学习。这样,学生就会在兴趣的驱使下,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中,提升课程导入效率[2]。
例如,学习“来自地球的力”这节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如“人站在地上,向自己的上方抛一块石头,开始的时候石头会向上运动,到了一定高度就向下掉落,最终掉到地上一动不动;一片特别轻的羽毛,会被风吹起来在天上漂浮,可当风逐渐消失的时候,羽毛最终还是会落到地上;水的流动方向是由高到低。”由这些现象可知,无论物体质量是大是小,都有向下落的趋势。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描述,老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可以帮助你们解决问题,你们有没有兴趣呢?”这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就会被激发出来,进而投入重力的学习中,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提升。
(三)还原生活画面
要让学生透彻理解物理知识,必须依赖物理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看得见、听得到,甚至还要摸得着。事实上,物理知识都源自现实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分析教学知识,挖掘知识内容的生活画面,寻找现实生活中的知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充满物理,学会自主探索物理知识的价值与真谛。
从初中物理知识来看,许多知识都在学生身边,只要学生认真思考和发掘,必然会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无形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学习“液体压强”相关知识时,可让学生观看附近建筑工地的挖掘机,挖掘机犹如巨人一般持续工作,如此大的力气是如何产生的呢?在学习“液化”知识时,教师可让学生提前观察饮料刚从冰箱拿出来后,瓶外布满一层水珠;水开后让学生观察烧水壶不断外冒的“白气”,等等。通过观察和思考,探索产生这些现象的原理,学生就能够真切感受到身边的物理知识,自主探索和思考物理规律。
结论:事实上,物理知识源自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教学时必须高度重视生活化教学,采用现实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常喜.试论中职物理的“生活化”教学模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2):244.
[2]陈宝玉.初中物理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理科考试研究,2013(10).
[3]李俊谦.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