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0期   作者:许文情
[导读] 幼儿园教育除了要教会幼儿一些基础认知之外,

        许文情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尚城幼儿园,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幼儿园教育除了要教会幼儿一些基础认知之外,更需要关注幼儿心理健康,尤其是中班幼儿园,已经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在幼儿园和同学教师相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个性化性格特点,也是幼儿特有的心理特点。幼儿不同的心理特点会导致幼儿有不同的行为习惯,幼儿教师需要分析幼儿心理特点,并给出适当的引导。
        关键词:幼儿园;中班幼儿;心理特点;教育策略
        引言:任何阶段的教育都需要秉持综合教育法,在保证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确保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园教师是启蒙教育,启蒙教育对幼儿未来的影响深远,因此在启蒙教育过程中,关注幼儿行为特点,进而了解幼儿的行为特点,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园教师工作的重点。
        一、现阶段幼儿教育中对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分析
        中班幼儿是孩子幼儿园学习阶段的成熟稳定阶段,经过了小班的适应期和磨合期,已经完全接受了幼儿园集体生活。且和同班同学经过两个学期的相处,已经彼此熟悉,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容易暴露出个人独有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点。幼儿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安全感,表现欲,认可感三个方面,而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幼儿心理特点,才能对幼儿做出可行有效的行为心理引导,才能将幼儿本身的优秀特点最大化的发挥出来,才能让保证孩子的幼儿园生活充实且有意义。
        自孩子进入幼儿园以后,平常接触最多的就是幼儿园教师和同学,按照日常时间比例来计算,孩子在幼儿园学习阶段,其实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和幼儿教师以及同学一起度过的。因此,幼儿教师是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发现幼儿的心理特点。更多时候,幼儿教师是通过幼儿的课堂表现,活动中的行为,和小伙伴的相处模式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而由于课程安排和学习进度的影响,即便是幼儿教师能够发现幼儿的心理、行为特点,幼儿教师也很少有机会对幼儿做专享心理引导和行为指导。更多的是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这是现阶段幼儿心理特点分析和完善过程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二、针对不同心理特点幼儿的有效教育策略
        (一)因材施教,保护幼儿个性特征
        幼儿园中班阶段,幼儿的“抽象”天赋逐渐萌芽,主要表现在幼儿超强的好奇心上,幼儿平常会不停的询问“为什么”,而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幼儿甚至可以达到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情况。这是幼儿探索世界的递进过程,幼儿针对外界环境和接触事物的了解已经从个人摸索的阶段,逐渐过渡到像亲近的人咨询的阶段了,这个阶段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针对幼儿的反馈和回复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幼儿教师,在幼儿学习生活中充当着无法替代的引导人角色。因此幼儿在咨询过程中,教师的反应是能够影响到幼儿的心理特点。
        例如幼儿园对学生进行“秋的特点”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会讲到秋天树木的变化。到了秋天,大部分树木的叶子都会变黄,然后落下来,但是有部大树的叶子是不会变黄,但是也会落下来。这时候,定然会有一些好奇宝宝向老师发问,为什么?显然,学生的现场发问,是有可能打乱教师的授课节奏,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是有义务合理调整授课节奏,并详细解答学生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护中班幼儿的求知欲。幼儿教通过教师的解答了,了解秋天不同树木的表现,知道为什么有的树叶会变黄掉落,但是有的树叶不会变黄。这是丰富幼儿知识储备的过程,也是保护幼儿个性特点的体现。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给到幼儿发言机会,让幼儿讲出自己心中困惑,并给予解答,进而起到基础启蒙和挖掘潜能作用。


        (二)信任支持,培养幼儿自信心
        幼儿园中班孩子,逐渐凸显个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求知欲,表现欲和被肯定欲三方面,这个阶段幼儿的心理比较脆弱,并且开始关注别人的情绪,针对自己的行为,教师、家长、小朋友的反应,都可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因此在这个阶段的幼儿教学引导过程中,教师和家长需要做好配合,尤其是针对孩子的“童言童语”应该及时给予合理有效的答复,在幼儿个人行为中,给到幼儿足够的肯定,让幼儿明白自己合理的想法,是可以得到家长和教师认可。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保护幼儿创造力和探索世界能力。
        例如中班幼儿园在日常学习或者生活中,会对一些事情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家长和教师在观察到幼儿的喜好之后,需要给到足够的肯定,并进行正面引导,保证幼儿的天赋能够发挥。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在经过一年的学习之后,会逐渐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常见的有好动的幼儿,会喜欢舞蹈,体育运动项目等活动。安静的幼儿,会对绘画,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是幼儿天赋的初级显现阶段。现代社会,人才的需求量大,方向多变。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发现幼儿的天赋之后,教师应该适当给到幼儿专业方向的引导。并及时和家长沟通,在家长确定幼儿个人天赋之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对幼儿进行专业培养。这样能够保证幼儿的长期发展,并且在此基础上,能够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现代教育中提倡的教育模式。也是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的成果。
        (三)适当放手,培养幼儿独立能力
        现代中国环境中,独生子女盛行,独生子女享受到了来自家庭全方面的爱,这也导致大部分的独生子女独立能力较差,太过于依赖父母和教师,而这种依赖,如果不做适当引导和适时调整,会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个人独立能力。因此家长和教师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尤其是针对中班幼儿,要放手让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锻炼幼儿的独立能力,自理能力,从而培养坚强,自立的心理特点。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幼儿有较强的自理能力,是幼儿教育的成功点,更能精简教师的工作难度。对于家长来说,独立自信的孩子,是幼儿身体心理逐渐成长的体现。因此,适当放手,给幼儿更多的成长机会,是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都必须重视的教育阶段。
        例如在家庭教育中,可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地像家长每天叫孩子起床,到穿衣洗漱,准备出门这些基础日常行为,家长就可以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做。每天早上,家长可以提前20分钟叫幼儿起床,幼儿起床时,家长不去协助或者督促幼儿行为,让幼儿自己穿衣服,接下来家长就可以忙自己的事情了,看幼儿是否知道要洗脸、刷牙、整理书包。通过观察,家长可以发现,幼儿会逐渐养成自理行为习惯。而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要求幼儿在吃完饭后,排队将餐具送到规定的位置,并按照分类放整齐,准备午睡时,要求幼儿自己铺床,脱衣,并将鞋子放整齐,然后自己上床睡觉。园内活动时间,幼儿看过的书籍或者是玩过的玩具,要求用完之后,及时归位。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双方面配合培养,会逐渐锻炼出幼儿的个人自理能力,增强幼儿的独立能力。培养幼儿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心理认知。
        四、结束语
        幼儿园中班孩子是经过一年的系统学习之后,具备一定的集体生活能力,在生活环境的转变以及年龄的增加中,中班幼儿逐渐形成了个人特有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心理认知萌芽,个人喜好明确,固定行为习惯等特点。这些都和幼儿个人的心理特点息息相关。需要引起幼儿教师和家长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詹启东.陈鹤琴关于幼儿心理特点和幼儿智力开发思想述略[J].新余高专学报,2004,9(1):72-74.
        [2]李杨.幼儿心理特点对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启示[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6(14):44-45.
        [3]李晓庆.学前教育幼儿心理特点及应对对策的几点浅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19(3):119-124.
        [4]邹小花.关注幼儿心理特点 促进幼儿教学发展[J].新智慧,2019(19):100-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