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0期   作者:郭文华
[导读] 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教学中是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
        郭文华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春华幼儿园青云分园,辽宁 大连 116000
        摘要: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教学中是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及音乐教育在幼儿成长发展中的影响,去学习怎样在实践中使用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使幼儿建立起足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唤起幼儿的审美感受,使幼儿在欢快愉悦的音乐中,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音乐教育为幼儿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打下坚实的基础,音乐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启迪,音乐教育影响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幼儿教育;身心发展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潜移默化性
        愉快的音乐教育活动在幼儿艺术教育时期存在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音乐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像语言教育那样笼统,而是像春雨过后的微风轻轻掠过幼儿的身心,潜移默化的感染着幼儿的情感表现和思维发展。因此,音乐教育对幼儿情感的培养和思维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幼儿心灵的熏陶也是是一个络绎不绝、循规蹈矩、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音乐教育潜移默化的健全人格,当今世界的教育比较注重健全人格的培养,可在教育上如何正确有效率的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是个难题。人格也可以称为人性,是一个人的精神面目或者是心理特征,一个人的心理特征也分为很多种,比如:思维、态度、生活习惯等,培养幼儿健全人格首先离不开在心里打下基础,基础打不稳,人格也就不易建造了。
        (二) 幼儿音乐教育的具体形象性
        在幼儿时期,幼儿的思维过程离不开直接的感知和动作。幼儿的思维活动是非常单纯的,对于抽象的概念不易懂,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太难懂的词语和动作幼儿也是很难理解的。音乐教育是一种艺术教育,通过音乐教育可以挺高幼儿的感知力。例如:音乐律动,就是把身体当作表达音乐的律动,让幼儿直接感知和动作充分表现音乐律动。律动是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之一,它对幼儿音乐教育来说是充满活力和情感的。音乐律动中包括的声势、拍手、跺脚、捻指等形式对培养幼儿的感知和动作都有积极作用。如:“雪地里的小画家,小猫小狗小马一起在雪地里画画……幼儿会随着音乐很快的玩耍起来,在欢快愉悦的音乐律动中大胆的用肢体语言来表达音乐,融入音乐中带来的美。
        (三) 幼儿音乐教育的趣味性
        唱歌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孩子,他们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的唱歌,但是单纯的音乐活动幼儿却不怎么喜欢而且会非常被动的跟这老师去唱,毫无生趣但是如果改成音乐游戏或者是韵律活动他们就会非常感兴趣了。玩是孩子的天性,六岁以前的儿童更是如此,游戏和学习工作相比幼儿更喜欢的是玩游戏,因为幼儿可以在游戏中体会到快乐,所以音乐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积极主动的融入到音乐活动当中,所以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要加入一定的音乐游戏,提高音乐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更加喜欢音乐活动。 ? 
        二、音乐教育在幼儿全面发展中的影响
        音乐教育直接影响幼儿大脑的思维活动,对提高幼儿创造力和记忆力有着重要作用。音乐会带给幼儿不一样的欢乐,因此,大多数幼儿是很喜欢音乐的。幼儿在有思维以后就不停的在想象各类事物,比如:周围的事物,一个碗、一个勺子、一双筷子,这些生活中简简单单的东西都能让他们玩出自己的乐趣。
        (一)音乐教育影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
        音乐是一种无形的感染,是一种无形带有强大影响力的完美艺术,沁人心脾。 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音乐基于艺术,在幼儿身上进行由音乐艺术手段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中,教师应积极探索音乐教育是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智力于发展幼儿的情感和审美。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活动,在审美活动中,使幼儿情感达到精神自由、思维开阔,它还能使幼儿建立起足够的自信心和自尊,唤起幼儿的审美感受,使幼儿在欢快愉悦的音乐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音乐教育对幼儿来说是生动感人的,影响幼儿情感和审美的途径之一就是音乐教育。
        (二)音乐教育影响着幼儿个性的发展
        音乐是直观性的,它可以充分刺激幼儿的感官,引起幼儿的心理反应。有序的节奏、和声、旋律、是活泼的,可以存储在大脑中,进一步深化和影响幼儿的个性。与此同时,老师教唱歌采取适当的教学的时候,用生动的语言和各种形式的歌曲的内容进行讲解,让孩子们了解歌曲的性质。用正确的情感表达。例如:教师在教学唱歌,可以把歌曲内容以孩子喜欢的听故事或图片的组合的方式告诉孩子,让孩子感兴趣,并且记歌词,影响个性的发展。实践证明,音乐教育对于幼儿的心理和个性发展有着积极作用。音乐有助于德育教育,曾在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要想身体好可以靠锻炼,要想心灵美可以靠艺术,一个高尚的道德品格必定有一定的音乐修养。的确,音乐教育是语言教育中的一种形式。例如:我们小时候经常唱的一首儿歌“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面……”这首旋律优美、歌词简单的一首不起眼的小儿歌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那颗懵懂的,单纯的心,让我们从小就学会了拾金不昧的精神。如果这句歌词只是单一的书面知识,我们当时可能会记得老师讲过这样一件事,时间久了就会抛之脑后,相反以歌曲的形式表现给我们,会让我们在脑海中营造这样一种情景,就像我们每天看的电视剧一样,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内心,时时刻刻记得捡到钱应该上交,这样一个情景和氛围更容易对幼儿起到启蒙作用。
        (三)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幼儿的记忆力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幼儿的记忆力。音乐教育影响着幼儿的大脑。教师利用音乐活动,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记忆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对幼儿的听觉能力和敏感度也会有所提高,在幼儿成长时期,音乐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启迪,使幼儿健康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在实习期间班长让我准备一节课,要求是让孩子以最快的速度学习诗歌。于是我开始认真的准备教案,反复检查,请同事帮我出主意,最后写出我认为可以实施的教案,兴高采烈的上我人生中第一节课,信心十足的我在课堂上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成果,我很失落,于是回到宿舍我就开始搜集资料,在网上我发现一位著名音乐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刚出生的婴儿反复听同一首曲子。直到婴儿五六个月时,再换另一种实验,换一首曲子给婴儿听,当婴儿听到那些没有听过的曲子时,你会发现婴儿脸上的表情会立即变得不安,关掉新曲子,继续放那些熟悉的曲子时,婴儿会立刻露出开心的表情,于是,我把诗歌以歌唱的形式教给孩子们,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因此在幼儿时期音乐教育是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途径   
        音乐艺术教育是以音乐为基础,同时又贯穿着音乐美学,教育学,心理社会学等心理学科,欢快愉悦的音乐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教师所准备的音乐活动要适宜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能充分引导幼儿对音乐的求知欲,让幼儿表现自己的个性感的同时感受音乐所带来的美,让幼儿更加有信心的参与教师所准备的音乐活动,也能让音乐快速的进入幼儿的心里和生活与之成为最好的朋友。
        (一)尊重幼儿的个性与差异,营造和谐温馨的环境
        在音乐艺术教学中应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把学习的主人变成幼儿自己。教师在音乐活动游戏中应把音乐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在活动中,有趣的游戏更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之中,如果给游戏加上音乐,那游戏就会更有乐趣,随着音乐的快慢节奏,幼儿能更完美的表现个体差异性。另外,在音乐游戏活动中,尽可能让每个幼儿都能表现自我,如:让幼儿自我选择音乐游戏规则,使个性差异的幼儿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树立自信心。例如:教师准备多种儿歌,让幼儿自己选择音乐课的歌曲,幼儿喜欢就能投入到老师的教学中。在家庭中营造和谐的音乐环境如何在家中为幼儿营造音乐环境在开家长会时家长都是一脸茫然,因为大多数家长的苦恼都是对音乐教育不是很了解,这就造成了家长不知如何在家中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在这里对家长提出了两点:1、为孩子准备一些简单易懂的音乐器具,如放音乐的小兔子、小熊娃娃、钢琴等……这些简单的音乐器材都是幼儿学习音乐的基础,在玩中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音乐氛围。2、家长陪幼儿欣赏音乐,看儿童频道或者家长播放幼儿歌曲,与孩子一起唱唱跳跳,既能调动幼儿对音乐的积极性,又能增进亲子关系。
        (二)针对幼儿特点因材施教
        每个幼儿的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而且不同的人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幼儿的不同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且不可整齐划一,做到因材施教。引导幼儿在音乐体验中创造性的学习音乐。生活中学习中我们都可以发现,在音乐活动中播放一首音乐让孩子们自由舞蹈,对每个孩子的影响都是不同的,有的跟着音乐自由舞蹈,有的站在原地一动不动静静聆听,还有一些继续自己的游戏根本不理会播放的音乐。因此,每个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方式都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幼儿对音乐的的想法,肯定和接纳幼儿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
        (三)强调音乐活动中的幼儿交往合作
        音乐也属于语言艺术,在教师准备的音乐活动中幼儿可能不知该如何在音乐情境中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与别的小朋友去合作,这就需要老师指导幼儿怎样去合作。在合作中幼儿能更喜欢用肢体动作,游戏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从中体验到与同伴合作的乐趣。很多音乐活动都是需要幼儿集体合作才能完成和表达,比如合唱、集体舞、乐队、幼儿游戏等。如何让幼儿喜欢集体合作呢?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充分感觉到集体合作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在活动中既能大胆的与小朋友合作又能体验到与同伴合作的乐趣。优美舒缓的音乐人们把它比作清泉,细水长流,清澈明亮,劲爆激昂的音乐人们把它比作浩瀚的大海,波涛汹涌,振奋人心。音乐活动的内容多姿多彩,形式多样,如集体大合唱,这就要求每个幼儿都能有团队意识,能让幼儿尽快融入大集体,认识到自己与集体是不可分离的。在实习期间我做过这样一个游戏:“神奇的胶水”首先我告诉孩子今天老师带给大家的游戏很特别,需要和同伴之间合作才能完成游戏,当老师说“手粘手,那小朋友之间就需要找到同伴两人把手挨在一起,换成头和屁股也是一样的”幼儿都竖起小耳朵很认真的听我讲,都表现出很感兴趣的样子,游戏开始以后,做的好的幼儿我会及时寄予肯定,慢慢地幼儿的热情很快就调动了起来,回班级的路上调皮的小朋友还在与同伴粘粘头,粘粘手的玩,看到这一幕我真的很欣慰。
        (四)注重幼儿探索发展,培养幼儿创造意识
        1.注重幼儿探索发展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音乐活动不只是表现美、创造美,它还包括幼儿想象,对于幼儿音乐教育应该给予更大的耐心和细心,因为幼儿年龄偏小,理解能力和耐性较差,他们不能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探索一件事情,因此我们应该有目的的创设幼儿易理解易探索的情景,从而引导幼儿积极探索的好奇心。在实习时我曾上过这样一节课,我准备了不同材质的盆(塑料的、铝质的、钢的)还准备了粗细不同的筷子,在课上让幼儿用粗细不同的筷子敲击不同材质的盆,每敲一个我会让幼儿说出感受,幼儿给我的回馈超出了我的意料,声音不同,感觉不同,而且在幼儿探索过程中注意力都很集中,那专注的小眼神真的好可爱,在这节课上也达到了我的目标,幼儿积极探索,培养自控力和独立性。
        2.培养幼儿创造意识
        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音乐,在幼儿成长时期无论是生活中还是教育中都离不开音乐的陶冶。目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对幼儿时期的启蒙教育也越来越重视,音乐能在幼儿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打好坚实基础,让幼儿创造性的思维得到充分的保护和鼓励。幼儿的天性就是玩,因此在幼儿玩的活动和游戏中要创设轻松,愉快,自由的交往环境,让幼儿在舒适的环境中轻松自在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创造。在教师准备的游戏活动中,要投放能让幼儿有想象创造空间的材料,比如:哑铃、小鼓、三脚架、沙锤之类的器械,这些普通的材料看似简单,却能给幼儿更大更广的发挥空间。
        总结
        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音乐教育让幼儿在生活中富有情趣,积极向上,健康活泼。幼儿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出于好奇状态,音乐教育可以引导幼儿积极探索,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的情绪情感和思维。实践证明,幼儿音乐教育对幼儿身心的发展和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从多方面分析研究,发现幼儿对什么样的音乐感兴趣的同时,也要了解幼儿的内心想法,不断创造条件满足幼儿的需求,把丰富的情感融入到音乐中,创造出更多更好的音乐教育活动,让幼儿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孙慧. 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J].中国教育文摘2009(2).
        [2] 张蕴.音乐教育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意义[J]. 学前教育研究2010(5).
        [3] 金东波.浅析幼儿的音乐教育[J].当代学前教育2007.
        [4] 王琛武.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J].成才之路.
[5] 卢珊珊.《儿童音乐素质的培养》[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6年11月.
[6] 赖德胜.《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1月.第1版.
[7] 黄进著.《儿童游戏文化引论》[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
        [8] 郭亦勤.《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