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教学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0期   作者:张心钰
[导读] 语文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

        张心钰

        大连市普兰店区同益乡中心小学
        摘要:语文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它涵盖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太多的能力需求。我们需要通过学习语文去获得书面表达的学习、口头表达的学习、各个科目的理解学习和所有文本的阅读学习等等,这些方面与语文的牵连无一不表示语文是教学中尤其小学教学这类基础性教学中的重要课程,是学生系统的接触语文、进行语言学习和文化深入的必不可少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在众多需要通过学习语文来习得的能力中,都与语文的阅读离不开关系,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教学又展示出了其特有的魅力和能力。所以,本文从小学阅读教学中对话教学的策略展开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话教学
        
        引言:在小学语文中,阅读教学是占比非常大、涉及学科领域和能力范围最大的一部分内容。但是,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往往由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单向式知识输入,导致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师生双方有强烈互动性需求的过程变成一方强势输出,一方默默承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没有充分的得到展现,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少得可怜,这让语文教师不能确定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所学程度。为了改善这种程度,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以文本为载体,以对话为方式,搭建出一道为阅读教学而生的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本之间的桥梁,使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能够通过对话教学更好的进行输出,学生也能通过对话教学更好的进行吸收。具体策略如下:
        一、加强生生对话,让学生在彼此之间的对话交流中拓宽自身想法边界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重中之重的部分,在这一教学过程之中如果方法得当使得小学生掌握高效阅读的方法,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的理解能力的上升。但是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具有严重的单一输出性,导致学生在进行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被动的变成一个个孤立的个体,不能通过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而去拓宽自身的思想边界。语文教师往往认为,小学生的学习经验不足,自身知识积累不够,学习能力也很有限,所以理所应当的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让他们进行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没有什么作用和必要。但实际上,小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想法也是非常丰富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加强学生之间的“生生”对话,在学生们互相交流的过程之中给予充分的自主性讨论空间和时间,使学生们在相互的交流中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们的探索能力,再在彼此的交流中去获得自身想法的扩大。
        例如,在进行《大禹治水》课文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自行阅读文本,在读完后自己概括文章的各个段落大意,在有了自己的初步了解和理解后,再以座位为划分让学生们前后左右组成一个小组进行组内讨论,各自说出自己所理解的文章内容和看法,再在其他人的讲述中去印证自身的理解和增加对文章的不同角度的看法。
        二、重视师本对话,让教师通过与文本深度对话加强自身对文本的理解
        在小学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大家都会忽略掉一个问题,那就是语文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程度,因为由于教师这个天然具有权威性的身份让大部分人默认教师对于所教授内容都是驾轻就熟的,如果教学效果不好多半出自客观的原因而不会将责怪和怀疑的目光放到教师的身上。这就使得有一部分教师在这种天然的信任感和宽松的约束感中变得松散和敷衍,最终导致教师对于所讲内容草草掠过,而后在给学生的讲述中也就浮于表面。在一些时候,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能还是第一次接触阅读文本,在自己还没完全吸收的情况下就去向学生进行阅读内容的传输,将参考答案通过简单的语言转换传递给学生,在学生可能询问为什么是这个答案时就会被打一个措手不及,被学生问得哑口无言。这种教学态度是极其不端正的,这种态度进行教学直接影响的是学生的学习,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且恶劣的。

教师在进行备课时没有提前对阅读文本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和理解,教学准备不充分就会直接产生教学质量差的结果,最终影响的是小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前必须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在进行课前的备课时认真的熟悉教学内容,编写教案。例如在进行《坐井观天》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就要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去思考如何表达才会让小学生更好的进行理解。
        三、营造对话氛围,使师生在良好的阅读对话教学氛围中获得良好效果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往往被定位成知识输出者和知识接受者,这种角色定位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所产生的结果不仅仅是上述所提到的教师会潜意识的认为学生没有知识储备和个人看法从而不给学生们互相进行课堂交流的机会,还会在单调枯燥的知识传输过程中造成一种无趣的、压抑的教学氛围。要想改变这种消极的阅读氛围,语文教师就要改变自己的阅读教学方法,除了为学生之间提供互相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之外,还应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出一种积极平等的对话氛围,让学生降低对于教师身份的惧怕和恐惧情绪,双方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之中得以更好的倾听彼此,以此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中,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打破学生的紧张感,在交流中获得学生自身知识的储备量和学习方式,以此来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用更加能够让学生所接受的方式进行自身阅读内容的教学。例如,在《精卫填海》的学习中,语文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来进行文章的通俗翻译和讲解,让学生更加理解这个奇妙的神话故事。除此之外,在良好的对话氛围中还更有利于教师对于教学内容之外的知识的输出,在学习完《精卫填海》后,语文教师还可以顺水推舟的进行《山海经》中其他神话作品的推介,学生在良好的对话氛围中被激发其阅读兴趣后自然会欣然接受。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生生对话、师本对话、师生对话之外,还要回归到阅读的本质即对阅读内容的关注。而在与阅读内容的交汇中,除了要使教师深入理解阅读内容从而更好的对学生实施教育之外,还可以教会小学生直接的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小学生掌握正确方法的基础上直接与阅读内容进行对话可以排除第三方的个人理解,使学生自身直接与阅读内容所表达的思想进行精神上的交汇,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文本内容,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得到质的提升。
        结语:综上所述,要通过阅读教学使的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提高,可以通过加强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交流、加强教师对文本的对话交流和加强学生直接与文本的对话交流等策略来实施,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全面的进行小学生的阅读水平的提高,为小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阅读文本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施敏燕.小学语文课堂生本对话遭遇的尴尬与对策[J].内蒙古教育:B,2015(6):22-23.
        [2]李月平,陈修梅,李法松.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阅读教学对话教学模式初探[J].科教文汇,2020(5):119-120.
        [3]李云,杨世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话教学策略[J].教育艺术,2011(8):66-66.
        [4]赵丽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教学点滴谈[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6):139-139.
        [5]许嘉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对话教学的实践[J].网友世界,2014(7):190-190.
        [6]郭二平.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6(1):117-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