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重庆市涪陵区荔枝希望小学,重庆 涪陵 408000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逐渐发展,教育在不断地进行改革。教师们除了传授学生课程知识外,也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输送人才,这样的教学才具有价值。语文在小学高年级教育阶段中属于重要的课程,教师应该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塑造与培养。本文主要讲诉语文素养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的塑造与培养。
关键词:语文素养;小学高年级;塑造;培养
在教育不断进行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脱离出来,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在完成应试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的课程的兴趣,进行素质教育。语文作为小学高年级重要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个人特征和心理素养,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们的语文素养,从而促进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升。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们需要抓住素质教育的的核心重点,跟语文文化教学相结合,以此来进行语文素养的实践教学活动[1]。
一、小学高年级中培养语文素养的现状
小学高年级是小学教育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时候面临着小学升中学的巨大压力,而我国目前升学的要求主要还是以知识点笔试为主,这使得教师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知识教育上,而学生也将绝大部分的精力花在了知识的学习上,导致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速度很慢。所以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到了教师的头上。
二、小学高年级教学中培养语文素养的意义
语文素养是指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等综合评价;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
(一)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小学高年级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最佳的时间,在学习语文文化知识的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教学,再者是学校要大力支持教师改革教育方式,将传统教育形式与新型教育模式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有就是家长,家长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所以只有三方都要对于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进行重视,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语文文化的理解,并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了语文课程的学习效率,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二)摆脱应试教育阴影,推动我国素质发展
在信息时代地社会环境下,社会对人才地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学校鼓励小学高年级教育要注重培养语文素养,主张学生自主学习,了解知识后的民族文化,促进我国素质发展。
(三)语文课程的学习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
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学好语文有助于其他科目的学习,而培养语文素养是学好语文的前提。语文素养的培养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其他科目的时候能快速理解知识的含义,能快速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在中国教育中是基础课程,学好语文对其他课程的学习起着很大的作用,老师在教学中传授语文知识点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首先会提升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了稳定的基础;其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高年级阶段时学生们接收知识最快地阶段,语文素养地塑造和培养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朝着良好的方面发展。
三、如何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的塑造和培养语文素养
(一)教师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带动学生的主动性
从宏观来看,教育主要承担两个基本职能,一是劳动力的再生产,俗称培养人才;二是作为社会资源分配的凭据,主要通过资格考试体系来实现。传统的应试教育就是属于第二种,只是单纯为迎接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教育,而现代的社会,应试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发展需求,现代的教育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学生个人素养培养,而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就需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学中,学校要倡导合作交流,增加师生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对于语文素养的培养进行合作交流,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带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其全面的发展;学生要通过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进行自己的探索和研究,找到适合自己培养语文素养的方法,全身心投入其中,掌握更多的语文文化知识,锻炼人与人沟通的能力。
(二)教育模式的创新,加大语文素养培养力度
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根本任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因为两者在词义上本来就并非反义词。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教授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小学高年级教学中,学校对于教材的选择要根据实际而定,选择符合学生的教材,其次要注重对教师地培育,可以时常组织教师参加专家研讨会和知名教师地专题讲座,给老师一个可以学习交流地平台;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提升自己地专业素质和语文素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在传统教育模式里加入语文素养的的特点,找到两者的连接点,创新教学模式。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分析课外阅读读物,解读文章的主题思想,将民族文化和审美趣味联合起来,分析文章语言,安排学生进行看、读、听的训练,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利于学生思维散发[2]。
(三)教学与生活相结合,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记录,监督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教授语文的时候要做课前预习,带领学生在课本上勾画重点,在给学生讲诉知识重点的时候教师要适当的放慢语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方便学生进行课后的查找和复习。只有加强对语文素养的研究,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时,要联系现实生活,比如,如果有条件,教师在教秦兵马俑这堂课时,可以组织学生去到陕西西安,让学生亲眼见到兵马俑,教师可以在一旁进行这堂课的教学和语言素养的培养。
(四)语文素养教学的形式列举
在小学高年级教学的时候,要联系生活进行语文教学。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新闻联播,了解社会时事;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读物学习,调动学生阅读激情,激发语言运用能力;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生态景观,使其了解中国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组织学生进行慈善社会义工体验,让他们把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起来,把语文素养时刻体现在生活中;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营地露营烧烤;让学生去自己父母工作的地方走走等。想要学生学习好语文,就要根据科学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培养。
结语:
语文教学在小学高级教学中处于重要地地位,在现代教育改革期间,教师要对语文素养的培养进行分析研究,根据传统教学模式创新出新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个人特质出发,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不但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还能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小菊. 阐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J]. 家长,2020,(17):82+84.
[2]张莹. 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J]. 智力,2020,(15):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