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生物探究实验中融合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0期   作者:宋翠
[导读]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在高中生物探究实验中融合化学
        宋翠   
        郑州市郑东新区外国语中学
        摘要: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在高中生物探究实验中融合化学知识培养高中学生生物学科的创新意识,还需要广大教师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充分运用文章的几个原则来开展,提出利用高中生物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生物学科创新意识的策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而不断努力奋斗!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实验;化学知识;创新意识
        一、通过学科交叉培养创新意识是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化学学科的教育,要使学生具备宏观辨 识与微观辨析能力,通过微观层面理解结构、性质与 应用三者的关系; 能用相应的观点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通过证据推理、建模等解释化学现象; 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并进行科学探究,设计并完善实验方案,学 会处理实验信息,尊重事实与证据,敢于质疑,具备创 新意识; 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赞赏化学对社会、科技发展的贡献,具备绿色化学观念,敢于承担相应 的社会责任。
(二)生物学与化学联系紧密
        1化学知识在生物教学中应用广泛
        化学探究实验及实验现象在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如生物必修 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利用了化学中物质的性质、显色反应等相关知识; 生物选修 1 现代生物技术专题中,化学实验与生物技术结合的现象比比皆是,且更注重与生产实践的结合,如葡萄酒的酿制、泡菜的制作及亚硝酸盐的检测、生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等等。如果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具备相关的化学知识作为基础,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得到加强,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更大的激发,有了探究的兴趣,学生自主萌发创新意识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2生物学在化学的促进下发展
        人们常说,生化不分家。一个学科的发展,往往是在其他多学科发展的促进下才得以快速进行,生物学科的发展亦如此。化学水平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研究的进程。如在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中,人们是在化学领域发现空气的组成后,才知道绿色植物在光下吸收的是二氧化碳,呼出的是氧气,光合作用的研究得以推进。
(三)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通过学习, 具备生命观念,学会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 法,能用其探究、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解决实际 问题; 养成团结协作的习惯,勇于创新; 担当一定的社会责任,积极宣传关爱生命的观念,崇尚健康文明的 生活方式。在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问题时,往往需要创 新,而要创新,必须先有创新意识,因此,如何进行创 新意识的培养对于践行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 要意义。
        二、在高中生物探究实验中融合化学知识培养生物学科创新意识势在必行
(一)基于化学知识的探究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生物学科创新意识的意义
        探究实验是培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环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与同学交流讨论等环节得出结论,并进一步质疑,再次进行探究。

在这些环节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开展实验,不断思考、讨论、交流,在发展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基础上,创新意识得以培养与提高。
(二)基于化学知识的探究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高中生物课程设置中,实验占比较大,不可或缺。实验是学习生物的重要手段,生物学中的实验类型包括: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模型建构实验、设计性实验。在探究实验中,往往贯穿着相应的化学知识,以生物必修1为例,几乎所有的探究实验都或多或少跟化学知识相关联。而探究实验对于学生理解课本知识、联系生产生活,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思维及科学探究能力起关键作用,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三、高中生物探究实验中融合化学知识培养生物学科创新意识的原则
(一)基础性和适度性原则
        高中生物中基于化学知识的探究实验,是将化学知识应用到生物的探究实验中,为生物学科探究实验提供理论依据或实验原理等,并且在探究过程中,结合化学、生物学知识,做进一步的探究、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而培养创新意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以生物学知识为主要内容,化学知识只是作为理论依据或实验原理、实验变量等因素开展探究实验,或在生物教学中攻克难点时,巧妙地穿插化学知识和思维方法,促进生物探究实验的有效进行,使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达到最好的效果。因此,在探究实验中进行化学知识的交叉融合要重视基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控制在学生能接受的知识和能力范围内。
(二)实用性原则
        在教学中,无论运用哪种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都要最大限度地发掘教育教学方法,又要把控教育教学方法的实用性,制定好符合课程标准及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始终立足于高中生物学学科本身,紧紧围绕生物学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要注意学科交叉的实用性,根据教学内容,以生物学学科知识为主,适当选择相应的化学知识来渗透融合,避免为了学科交叉而随意渗透知识。此外,还要注重与生产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学以致用,用学到的知识指导生产生活,为社会多做贡献。
(三)科学性原则
        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第一责任人,在探究实验教学中涉及跨学科的知识时,更要注意各学科知识的科学性。这就要求教师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不仅要与时俱进学好所教学科的知识,也要对其他学科进行学习,特别是跟本学科密切相关的学科,更要进行深入学习,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学科交叉融合教学时能够游刃有余。
(四)激发学习兴趣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开展探究实验时,教师应充分应用其中的化学知识使学生意识到学科交叉在学习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及自豪感。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兴趣也进一步被激发,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学生就会主动参与探究,真正体现其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综合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自然也水到渠成。
        结束语
        综上述,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鉴于化学知识与生物学科的紧密联系,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等方面,说明了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适当运用化学知识进行学科交叉为教学服务的重要性;提出在高中生物探究实验的实际教学中融合化学知识,培养高中学生生物学科创新意识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关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J].刘大运.??试题与研究.?2020(08)
[2]浅析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培训策略[J].楚红梅.??中华少年.?20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