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茂芳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太平桥镇初级中学 641421
摘要:在过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而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活动则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所包含的基础知识。从表面来看,初中生确实可以通过单向听讲活动理解课文,但是从思维层面来说,初中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十分肤浅,很难深究文本的深刻内涵,也因此导致学生无法实现深度阅读,难以通过阅读活动进行知识积累。如此,则直接削弱了阅读活动的人才培养效果,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对于这一现实问题,初中语文教师则要尝试改变师生互动模式,尽量让学生实现自主阅读,以便及时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提升学生语言水平、丰富学生精神财富。本文笔者将从坚持预读先导,引导学生归纳阅读技巧;坚持先读后教,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坚持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经验三个角度来分析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一、坚持预读先导,引导学生归纳阅读技巧
预读,是发生在阅读之前的预先阅读活动,也是初中生自主迁移阅读经验,按照某类文体的阅读技巧去分析文本结构、主旨思想的学习活动。借此,初中生可初步生成阅读认识,而这就有利于让学生以主体姿态参与阅读探究活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预读学习,使其自主总结文本知识,迁移阅读技巧,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就如在《黄河颂》一课教学中,笔者就鼓励本班学生在课前自主阅读课文内容,并为此整理了关于《黄河颂》这一文本资源的文化创作背景材料,以及以《黄河颂》为主题所创作出来的钢琴曲,让学生利用这些文化艺术资料去了解《黄河颂》的艺术价值,使其初步了解《黄河颂》的人文思想及其所展现的民族气节。接着,学生便要有感情地朗读《黄河颂》,感受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厚感情,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由此归纳有效的阅读结论。
二、坚持先读后教,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先读后教是为了改变单向的师生互动方式,为了突出学生主观能动性所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既强调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也关注了教师的阅读辅导作用,目的是让学生有效建构文本意义。
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主动改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自主阅读,科学辅导学生,帮助学生规范阅读结论,使其实现有效阅读。
就如在《阿长与<山海经>》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就在阅读课上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要求本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的叙事线索,说一说作者在文章中一共写了几次《山海经》与阿长的故事,客观分析了课文的主题思想。在此过程中,笔者会在教室内巡视,观察各个小组的合作阅读行为,但是不要轻易介入各个小组的合作交流活动,只在小组内部发生严重争执、陷入思维误区时帮助各小组维护秩序。然后,在小组探究成果展示环节,笔者便会适当补充阅读观点,及时拓展学生的探究结论,进一步完善学生的阅读思考,使其积累有效的阅读经验。
三、坚持拓展阅读,丰富学生课外阅读经验
要想切实培养初中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过于依赖数量有限、篇目不足的课堂阅读活动是不可取的,因为初中生需要参与丰富的阅读实践活动才能不断巩固、提升阅读能力。对此,教师要积极组织拓展阅读活动,让学生在课后实现自主阅读,切实丰富学生的自主阅读经验,进一步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编写者为了全面整合课内外阅读,切实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各个单元都编排了一个名著导读栏目,旨在让一线教师组织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对此,笔者便会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去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比如在“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一课教学中,笔者便详细介绍了圈点与批注这两个阅读技巧,同时针对《骆驼祥子》这本经典名著设计了弹性的课外阅读计划,监督学生自主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拓展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视野。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突出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实现有效阅读。为此,初中语文教师便要将课前预读与课堂探究结合起来,且要将课内外阅读整合为一体,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
参考文献
[1]王瑞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7(2):152—153.
[2]毛勇.引导个性阅读促进语感发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例谈[J].名师在线,2016(9):45—46.
[3]田莉.淺谈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01).
[4]杨昌芹.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J].中学时代,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