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读写结合的实践途径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0期   作者:丁晶晶
[导读] 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发展改变
        丁晶晶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南岩小学 浙江 绍兴 312500
        摘要: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发展改变,对学生的要求也随之变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非常的重要,教师要把它作为重点来教学,促进学生在读写方面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要结合新颖的教学模式,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培养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因此,我提出了以下几个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个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家庭氛围、校园氛围、读写结合、实践研究
        前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能力尤为重要,通过有效的读写结合,可以让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并且可以提高写作能力。现实中却出现了很多学生不能够很好的结合读写能力,继而不能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做呢?以下是我提出的几点策略。
        一、营造读写氛围
        1.营造家庭氛围
        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很多事物都被电子取代,继而出现了电子书取代了纸质的书本,从而读写能力这一块变得相对薄弱,又或者说学生不具备读写的能力。家庭是可以带来很大影响的,若是一个那种满腹诗书的家庭,孩子的读写能力自然也会变好;如若父母也是一个不爱阅读的人,那孩子也会潜移默化地不喜欢阅读,更不喜欢写作。因此,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来说极其的重要。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呢?首先,家长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个书房,给孩子定期买入书籍,并让孩子自主地阅读书籍,在阅读过程中,适当做些笔记,比如认为很美的句子、不懂的词语都可以摘抄出来,再对这本书做一个概括,或者说写出自己读完这本书的读后感,这些都可以作为笔记收藏起来,有时间就可以拿出来看看。这可以让孩子不由自主地爱好阅读,并且能够很好的结合读写的能力。其次,营造一个读书氛围,家长带领着孩子共同阅读,并且共同思考文章的内容,从而养成一个良好地阅读习惯。家里可以设置每周阅读日,或者说每日有个固定阅读时间,保持一个良好地阅读习惯,也就成了每天必做的一件事情。一个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也会让学生的读写能力更加的得心应手。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真正影响一个孩子成长的必然是家庭。因此作为家长要营造一个良好地阅读氛围。此外,家长可以定期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规定一个时间段,并且让孩子在看完这本书后,写出这本书的大概内容又或者说阅读后的感想,这都可以锻炼到孩子的读写能力。
        2.营造校园读写氛围
         学生的读写能力非常重要,缺一不可,不仅要学会读,还要学会写,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读写氛围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学校,学校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又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比如,班级可以设立读书角,学生自行带书放置阅读角又或者说教师去图书馆借书放置阅读角,这都可以保证学生的阅读量,作为教师,让学生在阅读完的前提下,写出阅读后的读后感,在固定的时间安排进行班级分享,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促进学生的读写能力。此外,教师也要做好阅读工作,和学生一块阅读,也可以分享自己读完一本书的感受,从而激起学生的共情能力,也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继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二、做好读写结合指导工作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有效地阅读和认真写作可以提高读写能力,在阅读中写作,在写作中又反复阅读,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那我们该怎样做好读写结合的指导工作呢?作为教师,我们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要把关注点投放到阅读上来。首先,在做一篇阅读之前,老师给予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文章的阅读,思考教师所给的问题。在教室讲解时,采取主动式和提问式让学生回答刚才思考的问题,同时也要做好相应的笔记,课后再进行一个笔记的归纳、整理,通过课前课时课后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认真整理的能力。其次,教师在教完一篇文章后,可以设置一个小题目,比如让学生写下学完这篇文章的读后感;学完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学到什么东西。又比如有些课文是没有结尾的,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行想象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给文章结尾。我们告知学生可以大胆想象,言之有理即可。这属于一个开放型试题,可以让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实践能力。
        2.开展读写活动
           小学生是活泼好动的,也是对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新鲜感的一个群体,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比赛来增进学生的读写能力。比如让学生带上自己喜欢的课本到班级阅读,阅读完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再进行一个分享,我们可以采取竞赛的模式,设立好几个奖项,让学生间进行阅读比赛。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热爱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自带书籍,采用开放性的教学,不会出现枯燥乏味的现象。因为读写,更重视的是学生自身的一个努力,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读和写,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有一个很好的努力方向。
        3.培养学生的读写思维
           读写读写,最重要的是有所读、有所写。这就要确保学生的阅读量,脑子有东西写,又或者说有内容可写,做好平时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写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学校里,教师要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带领学生大胆思考,大胆想象,从而让学生热爱阅读,加强读写方面的能力。当学生对于一项事物有了兴趣爱好以后,也就能保持一直阅读的想法,随之就是提升了读写能力。对于家庭来说,父母平时也要注重引导孩子的思维能力,经常性的鼓励孩子,让孩子进行思考,所以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独立写作的能力。
        总结:总而言之,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我们要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写作,这就要求把家庭氛围和学校氛围结合起来。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能力是学习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学会把所学的知识用写作表现出来,并且产生一个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会然.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2]杜银凤.关于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实践研究[J].才智,2015(27):67.
        [3]李晓慧.浅析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上),2016(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