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琼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安流镇甘塘教学点 广东 梅州 514437
摘要:环境教育是新时期小学语文教育的新任务,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的现象也是与日俱增,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是新时代的重要主题。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为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环保概念,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践行环保理念,从而形成自己的环境人文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环境教育,能够潜移默化的形成学生的环保概念,让学生自主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内涵。本文将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做出自己的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环境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渗透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要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有序进行,这是我国现阶段的环境保护国策。“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树立人人的环保理念,是保护环境最重要的实践思路。从小学生抓起,逐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理念,有助于我国长期的环境保护政策的延续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新的知识观念,培养学生自主的思考能力。小学语文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科目,学生接触时间长,是有利于环境教育的渗透,同时环境教育在语文知识中穿插,也会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逐渐养成自己的环境保护观念。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环保理念,逐渐加强学生在学习中学习热情。同时教师在培养学生环保理念上,要注意方法的多样性,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帮助学生突破自我多方面发展[1]。
一、环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的重要意义
小学生心智还未发育成熟,认识事物和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传统语文课堂上往往是单一的知识灌输,学生在单一教学模式下往往会感到枯燥无味。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会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思维习惯得到充分发散,让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大幅度集中,教师通过环境教育为切入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充分认识,帮助自己吸收和消化相关语文知识点,同时也养成自己的环境保护观念。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言,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带领学生朗读完相关阅读文章,就急急忙忙引导学生学习新词汇与分析文章句意,在老师主导的快节奏下,学生没有自己的时间去思考,学生就无法完全将知识点消化吸收。同时这种照本宣科的方式也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更加无法去正确阅读并理解文章的深刻意义与主题思想。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语文学习阅读观,无法为学生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文字与语言能力打下夯实的基础。在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会让学生与教师形成互动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学的快乐,教师教的舒心。这对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环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的渗透策略
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识字与语文能力。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较长阅读课文也开始出现,跟低年级的教材相比许多段落与句子的理解难度也增加了,相应的知识点也开始概念化和抽象化。教师在在课堂中融入环境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要充分考虑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教学思路的广泛性。
(一)结合实际生活,引入情景教学模式
生活中所见所闻,使学生接触的第一级知识与经验,小学阶段语文教材中大部分课文也是充分考虑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特性。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渗透环境教育时,可考虑引入情景教学的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情景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亲近感,更容易理解阅读文章的知识要点与环保思想内涵。同时在这种浸入情景的学习模式中,学生能更好的调动自己在学习中思考能力,理解知识点并培养自己的环境保护理念。教师在编制相关的情景教学方案时,要有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景中能有熟悉感,才能快速的投入教师的教学进程设定。同时在设定情景时,可适当加入实物,让学生有眼可观、手可触,在这种生动有趣的氛围中,就能更加有效的提高学习和吸收环保知识的兴趣。例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上册中关于自然奇观的单元——《鸟的天堂》,教师在设定教学情景时,可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模拟相关的阅读场景,让学生去扮演相关的观察角色,同时结合学生自身对鸟类的认识与生存的环境了解,让学生主动思考和理解作者和朋友是如何进行观察的,以及自己的实际体验与学习内容有何区别,这样的启迪和情景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跟利于学生的语文知识训练。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们讲述,作者观察鸟的地点,由于自然破坏很多地方都不能成为鸟类的栖息地,只有不断的改善和保护环境,文中的鸟类才能回到自己的家园。并向学生们提出要如何爱护和改善环境,才能让文中的鸟类回到自己熟悉的环境中。通过这样的融入,让学生在进一步学习的过程中,能讲出自己的想法与自己的环保观念。这样在情景中模拟,结合现实思考,会帮助学生尽快的进入自己的学习角色,充分发挥和调动自己的学习情感,能有效的在阅读中去感受阅读内容的思想情感,并将这种情感映射到实际生活中,让自己的思想情感得到极大的提高和培养[2]。
(二)丰富阅读内容,拓展阅读视野
在实际融入环保语文教学中,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是很重要的。课本上的阅读与教学,长时间的反复,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乏味,会对阅读内容的单一感到枯燥。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既能拓宽学生的阅读知识面,也能帮助学生养成自我阅读的学习能力,将课堂与课外的阅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同时融入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念,就能很好的结合语文知识与环境保护理念。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视野时,要注意环保教育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师在制定相关教学阅读方案时,要将教学阅读目标进行详细分解,落实到具体阅读推荐书籍中,并确定教学目标实现的方式。在确定好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着重考虑设定教学情景的趣味性。这样的课外阅读,才能符合基本的事实要求,满足学生学习的渴望,也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能有效收集到学生对教学质量的反馈,让老师有足够的数据支撑和改进自己的情景教学方式。在实际的推荐阅读中,教师也可推荐插画较多的书籍和文章,这样的目的是要充分考虑小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的能力,贴合学生的学习及阅读兴趣,保障学生能持续投入环保教育和语文知识的学习中[3]。
(三)引入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掌握主动性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也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融入环保教育,通过各种环保图像与影音资料课件,让学生能尽快的融入教师设定教学情景中,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掌握自己学习的节奏。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再让学生之间交流,形成自己的完整想法;最后在多媒体的帮助下,让学生与老师形成对话,让学生讲出自己的环保观点,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这样的教学步骤,就大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师的长期培养下,这种环保理念就能慢慢变成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学生的以后的环保实践打下夯实的基础。
结语:
在新时期的教育改革这个大背景下,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环境教育也成为这一重要时期的特定要求,这是为我国后期环保事业培养接班人的重要步骤,也是养成学生环保好习惯的重要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唐敬萍.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融合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的策略[J].语文课内外,2020,(16):62.
[2]陈小辉.细雨无声,放飞希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J].青春岁月,2019,(33):180.
[3]刘欣娜.新形势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J].人文之友,2019,(23):247.
[4]杨婧.基于行为习惯视野下小学语文在家庭教育中渗透策略探究[J].读与写,2020,17(3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