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璇
湖北省咸宁市第十一小学437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保证身体健康不单单是身体素质方面的健康,还应该包括心理上的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发育尚不完全,对于很多事物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情感发展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身体以及思想的健全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应用策略
引言: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老师除了对学生讲述相关的理论知识外,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情感思想,例如情感状态、学习习惯、意志品行以及独特的个性发展等。老师要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引导学生正确的发展。老师在进行教学时,也要有意地将学生的健康发展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开展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不同于知识教育的教学方法,它旨在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和文化的正确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小学语文是一门内容广泛、意义深远的学科,它包括故事、古诗、散文、叙事等,大多数文章都充满了作者想传达给读者的独特情感,或是作者对自己、社会和处境的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向学生传授文章中的情感,引导学生主动体会文章的情感,从而形成自主学习和吸收文章情感的能力,这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也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体系中,心理健康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综合培养,而不是用语文知识只进行简单的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能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正确认识,对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社会认同感十分重要。一般来说,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文观念,在学习和生活中丰富自己的语文情感[1]。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策略
1、老师要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充分的认识,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老师是教学内容的实施者,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不断地满足,而精神生活以及心理的健康水平并没有得到同步的提升。很多的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从小备受关爱,家里的长辈对于孩子可能会产生溺爱的心理。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没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就会造成孩子步入校园后,对身边的同学或者老师没有很好的耐心,在与人交流沟通时没有友好的态度,不能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长时间这样下去,会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老师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要清楚地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在刚入小学时,学生从无忧无虑的玩耍阶段进入到了以学习为主的小学阶段,必然能会有一些不适应。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明确语文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任务,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学生的年龄尚小,可能会出现顶撞老师的现象。对于此现象老师要耐心的与学生交流沟通,保持良好的教学态度,同时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老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能够提供保障[2]。
2、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学
在目前的教材中,对于学生的人格发展以及心理健康发展十分重视,在语文教材中包涵了大量的人文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容。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要将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利用课文中的信息,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下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让学生进行自发的感悟,从而可以使心理健康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渗透。教材中有大量优美的文章,其中包涵了丰富的人文精神以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外,还要让学生对文章内的人物形象进行了解,学习这些人物身上的优良品德,以此作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这样一来,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受到榜样精神的影响,逐步形成正确的发展观,学生的心灵将会得到深化,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老师在教学时,要不断地发掘教材中价值较高的信息,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时,文章中包括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除了要将这些知识内容向学生进行讲解,还可以对学生讲述一些传统节日背后的故事。譬如说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要吃粽子、划龙舟,那么举办的这些活动到底是为了纪念谁呢?老师由此可以引申出屈原的故事,向学生讲述屈原的生平事迹以及坚贞品性。屈原当时不屈不挠的精神,纵身一跃,成就了千古的传奇。现代大多数孩子从小娇生惯养,缺乏坚强的意志力以及独自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十分不利。因此,屈原身上具备的品质对于现代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标杆”的存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用屈原的事迹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3]。
3、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尚小,没有办法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对于新鲜有趣的事物能够投入较多的精力,活泼好动。老师可以利用学生这样的特点,活跃课堂氛围,抓住学生的眼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涌入课堂中,对传统的教学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老师在教学时,也可以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的内容运用信息化的技术,通过视频、图片等,让学生产生视觉上的冲击,刺激学生的大脑,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还可以开展一些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积极参加。老师可以在班级中举办一个有关亲情的活动,让学生对自己感受到的亲情进行表达,可以选择文章朗读、诗歌朗读以及写作比赛等形式,将自己感受到的亲情进行表达。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平时并不怎么注意的细节进行放大,从中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关爱,这对于增进学生的亲情感以及对家人的理解有很重要的意义。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自己身边存在很多的爱,这些爱和期盼都是希望自己能够健康成长的。在这样的主题活动下,学生的心理将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结语:心理健康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作用,将正确的发展观念以及健康的成长方向对学生进行说明。在这其中,老师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出现的问题要耐心地解决,不能操之过急。在教学时,也要选对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建彬.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学周刊, 2015(31):91.
[2]沈翠红.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学周刊, 2012(23):50-51.
[3]杨亚文. 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 学周刊,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