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燕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第一中学 718000
摘要:高中语文教师要时刻观察高考动向,精心钻研高考试题,仿照试题形式设置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和高考最新动向接轨,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还提升学生应试能力。根据高中语文诗词鉴赏考试难度和考试内容,制定复习方案,提高鉴赏复习的有效性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师的任务。本文从鉴赏复习的有效性入手,探究有效复习策略,以供教师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有效复习
一、 诵读复习
首先,应该把字音准确读出,读懂大意,这属于初读的关键环节,要注意生僻字、通假字怎么读,包含历史典故的诗句,查出典故出处。教师尽可能不要串讲,应该给学生独立理解的机会,教师在巡视中适时为学生点拨迷津。
其次,读好节奏,读出美感。古诗词讲究韵律,因此,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比如,五言诗一般为221节奏,七言诗一般为223节奏,如:教师要给学生举例诵读,提醒学生要注意节奏的划分,古诗词的韵律美通过朗读可以得到很好地展示。同时注意语调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把握住情感。如读《归园田居》,要读出陶渊明回归田园的悠闲、愉悦之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应该读出苏轼的铿锵有力、激昂之感;读《雨霖铃》,要感受到柳永的凄婉伤感之情。朗读期间,教师可以播放适宜的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感情,享受阅读之美,直接帮助学生进行诗词鉴赏复习。
二、 带领学生深究内涵
古典古诗词具有明显的美感,但学生在体验美感时往往停留在表面,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古诗词的表达技巧不熟悉。所以,教师要集中解析古诗词表达技巧,辅助学生建立起更形象的认知。如复习《蜀道难》时,教师先让学生讨论李白的诗词风格,由于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时期都接触过李白的诗,掌握了较多关于李白的知识,因此,很快得到共识,即李白为我国古代豪放派的典型代表诗人,艺术表现手法就是热情奔放、豪放飘逸。之后让学生阅读《蜀道难》,总结这首诗的写作技巧。尽管学生具有感知差异性,但是这首诗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特点,学生普遍都能回答出。教师带领学生研究写作技巧,可以使学生贴近诗词内涵核心,发现诗人内心深处的呐喊,让文本思维对接生本思维,推动学生形成多彩的认知体系,利于学生对此类型诗词进行熟练地鉴赏。
三、指导学生分类复习
(一)不同题材分类复习
古代诗词可以分为山水田园诗、咏物抒情诗、思乡怀人诗、边塞爱国诗、怀古咏志诗等等,这些诗词的赏析都有着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山水田园诗,诗人通过描写不同的风光,隐含自己的经历,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诗词风光背后的情感表达,像《山居秋暝》《过香积寺》表达了诗人追求了热爱自然、钟情山水的情趣,而《归园田居(其一)》则表达了陶渊明憎恶浑浊官场,向往隐逸生活的情趣。
(二)不同诗人分类复习
文学作品往往是作者生活情境的再现,古诗词同样也不例外。教师需要带着学生分类复习,不同诗人社会背景、人生经历不同,诗词抒发的情感也就有所不同,甚至同一个诗人在不同时期的诗词也有着不同的意境。因此,教师在进行诗词阅读教学时,要把诗人的人生经历、社会背景详细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将苏轼的豪放诗《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作背景是诗人因“乌台诗案”被诬陷而降为黄州团练副使,词人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不仅描写了壮丽的景色,而且将咏史与抒情相结合,借咏史抒发自己人生短暂、功业难成的感慨,与柳永的婉约词《雨霖铃》相对照,很显然后者含蓄,清丽、细腻,婉转缠绵。
(三)不同考点分类复习
高考诗词鉴赏题有着不同的考点,如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语言,包括炼字、关键句、语言风格;表达技巧,包括抒情、描写、修辞、表现等;评价,包括诗词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等等。教师在指导复习的过程中,可以按照考点解析、提问方式、思路点拨、典型分析、跟进训练等几个步骤进行。
四、 重点强调诗词中的经典字
古诗词具有极高的美学意蕴,这种美学价值包括用词精练、传神,包括句末字的平仄押韵,也包括诗词展示出的意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就要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美学价值。比如,“清风明月偷我心”这个“偷”字展示出作者对于美景的喜爱,也体现了猝不及防的吸引让作者陶醉。李白的《蜀道难》中“难”“天”“岁”“烟”等字押韵,朗朗上口,而且整首词气势磅礴,能让读者感受到蜀道的险峻及攀登的难度,也能从中体会到作者激昂向上的奋斗精神。教师重点强调诗词中的经典字,让学生亲自体会诗词中的美学意蕴,实现有效的复习。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大多数学生在面对这个板块的时候,是比较焦灼的。因为这一部分所考察的内容太灵活,甚至有点捉摸不定,让人无法准确把握。这在教学中也容易让师生感到困惑,甚至会误入歧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考试动态和考试内容的变化,帮助学生做好诗词鉴赏复习,巧妙处理一些疑难问题,从而避免学生误入歧途。
参考文献
[1]李明敏.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课现状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J].高考,2021(01):61-62.
[2]瞿卫华.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优化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20(89):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