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辽利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第一中学 718000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时候,应当把握诗歌特征,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可以优化诗歌教学策略,有效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就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方法有效性进行探讨,并提出了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开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有效性
引言: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诗歌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诗歌是学习学习的重点,也算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在继续宁诗歌学习时,往往会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但是,诗歌教学有效开展能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发展、成长,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对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难题,也算教师教学的挑战,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该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学习,促进学生有效分析诗歌内容,提高诗歌教学效率。
一、引导学生进行诗歌诵读,把握诗歌经典韵味
诗歌具有意境美、情感美、韵律美、音律美、语言美,是良好的诵读范本。为了提高中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以朗读为切入点,多方位、多层次地引导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在朗读中领悟诗的韵味、情和诗。高中语文教师要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诗歌诵读,既要做到抑扬顿挫、生动活泼,又要与古典音乐相配,把握节奏、重音、停顿、语调、语气、音色等。比如在欣赏《再别康桥》的时候,老师首先让学生回忆一些关于离别的诗句,引导学生了解徐志摩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齐声朗读,读出韵律、音调和语感,在诵读的过程中思考这首诗抒发什么样的情感。首先,学生自主阅读,可以感受到文章中谈谈的伤感情怀。其次,教师再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诵诗歌,并告诉他们:这是一首新格律诗,它包含了丰富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这时候,教师提出问题:这首诗有哪些韵律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仔细分析,让学生通过对韵律的思考,找到诗歌的韵脚。通过阅读,让学生体会到诗的韵律感,加深对诗的理解,提高了诗歌阅读有效性。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开展诗歌鉴赏教学
诗歌属于良好的历史文化内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有效开展,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效进行诗歌内容学习和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诗歌教学,是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一种丰富,能够促进教育教学有效开展。诗歌作者对自己人生经历、思想情感的抒发,亦或是作者对风土人情、社会现状的一种感慨,其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教师在展开古诗词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引进相关历史背景、作者经历等进行引入,并融入相关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古诗词《琵琶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引进一些社会背景知识,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诗歌阅读和鉴赏。
三、开展小组合作,有效进行诗歌教学
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开展诗歌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古诗文研究的机会,让学生积极探究古诗文的创作背景、作者感情、写作风格和内容内涵,从而培养学生品读国学经典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渔家傲·秋思》时,首先,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塞外黄沙、大雁群飞、边塞残阳等图片,营造出一种与古诗词原文相似的凄清、悲凉、壮阔、深沉、伤感的情绪,迅速将学生带入到情感氛围中,促进学生对古诗词内涵的深入理解。此时,学生对诗歌内容具有一定的了解,为了提高学生对诗歌教学内容的了解,教师可以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活动,通过让学生共同完成活动任务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有效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比如,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渔家傲·秋思》这篇古诗词的中心。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给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全方位地对所选的古诗文进行分析,鼓励学生在古诗文课堂教学中分享合作成果,并让学生站在讲台上分工讲解小组学习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其他小组提问,以碰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古诗有更深的理解。以此方式开展古诗文教学活动,能给学生创造学习古诗文的机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古诗文的研讨,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学生品读诗歌的能力,提高诗歌教学价值。
总结语:在国学中,诗歌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时候,应当把握诗歌特征,找到正确的切入点,优化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促进学生有效进行诗歌学习,使高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实际教学过程中,不管高中语文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开展诗歌教学,都应当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好理解诗歌,掌握诗歌,鉴赏诗歌,促进学生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综合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澜. 浅谈高中语文的"诗"和"远方"——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方法有效性探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 11(26).
[2]李建峰. 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 当代教研论丛, 2017, 000(009):41-41.
[3]王玉. 读韵寻眼 体境悟情——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