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云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板桥镇中心学校 655808
摘要: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业,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从会学到爱学是终生受益的事,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做好学生会学的工程尤为重要。本文就多年从事教育工作对如何做好学生的学习的引路人谈点个人的经验和思考,仅供各位教育同仁参考。
关键词:学生学习 引路人
引言
教育是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碰撞,一个思想与另一个思想交融的职业。与其它行业不同,其他行业面对的大多是机械乏味的产品,感情的成分较少,而教育面对的是有思想、有理想的活生生新时代的人,所以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有一颗慈爱之心,引领者的精神,指引我们的学生爱学、会学、能学,一辈子不厌学。新时期、新课标、新方法、新理念给我们教育人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教法学法革新,如何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让学生从学会走向爱学、会学成为摆在教育人面前的一个实质性课题。就像人们说的:“要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那该多好啊!”要是不花力气,学生便爱学、会学该多好!真正做到少教多学,教为了不教。要达到这样的结果,老师们不花点心思总结,恐怕只会是猴子捞月一场空。就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积累谈几点意见,仅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与时俱进、革新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讲话时给教育提出了新的、全面的、明确的要求,也就给我们教育人指明了教育的方向、革新了理念,与时俱进,创新教育。另外最近搞的的“五新教育”知识培训,给我们趋于平淡的教育,增添了许多新鲜血液,也给在教育路上摸爬滚打的我们带来了精神的食粮。五新即“新课标、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等,这一理念是在前人的肩膀上,去其糟粕,留其精华而形成的。也是教育改革中提炼出的精髓,所以我们教师应认真学习,把好的、适用的东西储进自己的大脑,把其不好的、不适用的当作一阵风把自己改革创新的芽吹出,渗透教育的每个角落,开满地的鲜花,普度众生、恩泽天下。这样我们教师才不会被社会淘汰,被学生淘汰。师生关系,教学关系等才会和谐融洽,这样的教学才会让学生乐学,好学。
二、博爱呵护、方法引领
爱是贯穿教育始末的主线,没有爱的教育不堪设想,不然怎么会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也无“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更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足见教师博爱也。也有人说“爱自己孩子的人是人,爱别人孩子的人是神。”想来也是,要不然怎么会把师者供之于天地之上呢?汶川地震中谭千秋老师用师爱谱写了生命的赞歌,诠释了师爱的无私与博大。当然生命中不可能每位老师都遇到像谭老师这样的壮举,但我们更应该向我们身边熟悉的山乡明灯吴应珍老师那样用爱心托起山乡孩子的梦想,唤醒孩子们沉睡的心灵。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有爱什么奇迹总是会发生的,我们老师只要有爱,只要处处以待自己孩子的心去待学生,就不怕学生不会被唤醒、不会被感动,就不怕学生会厌弃学习。正所谓“爱是教育之源泉”。当然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只会一味地爱学生,在我看来也只是成功了一半,真正的成功在于学生要在爱中懂爱、施爱。最终用老师授予的“渔”去努力学习,回报老师、回报社会。所以教师教会学生巧妙地学习方法就难能可贵。也就是说一个教师如果只会给学生无休止的关爱,而且学生也知爱、懂爱,他也想回报老师、回报社会,但却报恩无路、报师无门。不懂如何去努力学习,那又有何用呢?因此师者在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的同时,不要忘了教给学生巧妙地学习方法。即教一年的书,让学生一辈子都会读书。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巧妙轻松地掌握知识,以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教为了不教”。
三、换位思考、巧设课堂
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一个再优秀的教师,如果没有过硬的本领,超强的人格魅力,接到一个班级如果不能将赏心悦目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不能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吸引学生的眼球,扣住学生的心弦。就算你这个老师讲得再好,再精彩杰伦。学生也会觉得索然无味,不感兴趣。最终弄得师生身心疲惫,徒劳无功,教学成绩惨不忍睹。因此一个教师接到一个新的班级,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什么样的老师我会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我容易听明白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我会很快接受知识;什么样的语言态度我愿意接受等。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上课,用学生易懂的方法传知。这样学生便会在自然中接受你的教学,爱上你的课。处理好了教与学的情感关系,剩下的就是如何高效率教学了。我理解的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应巧妙地设计课堂:用风趣精准的语言、巧妙的方法、开发性的思维结构讲清知识点,学生轻松、知识易懂,在课堂中不但掌握了知识,更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样学生才会爱学、会学,教师也才做到了情感育人、方法育人,变教为不教。课堂也才会有限时间效益化,最短时间高效化。
四、模范引领、学法指导
“身正为范,德高为师。”因此对于教师来说“身教重于言教”。每位教师都是学生学习的表率,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深刻的影响着每一名学生的行为,因此对于学生来说,一个好的老师就是一本人生好书,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互联网。加上每位教师当年都是学习的标兵,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做好学生学习的楷模,学习的向导就尤为重要。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和课余时间会里应将自己积累的读书、识记、思考、复习、总结积累等方面的方法对应地、毫不吝惜地教给学生,并依据实际情况教会学生学会取舍,必要时教师可以放下身段,进行下水学习指导,以便快速有效地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思路,长期坚持下去师生的关系好了,学生对老师的距离感少了、没了。学习成绩也慢慢好了。学生尝到了方法学习的甜头,以后便会主动利用老师教给的学习方法去主动学习,还愁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不去吗?
五、以扬为主,及时评价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如果一堂课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从头到尾就只是批评、打击。长期下去学生便会对老师产生距离、产生厌学心理,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表扬为主。记得去年我们班里有个学生张恒,是全校出了名的懒学生、学困生。是老师们放弃了的三不管生,我接到以后,我换了一种态度对他:难题、复杂题不强硬要求他,简单题照顾她;上课心里关心他,目光不经常盯着他;发现小进步、小优点便大张旗鼓表扬他,帮他找回自信。一学年下来,自信了、上进了、刻苦了、会主动学了,学习由原来的40分提到了79分。足见表扬的作用之大。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及时,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不及时作出合理评价,会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对美好愿景的崇拜。因此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扬为主,及时评价。
结束语
当然,要想要学生主动会学习单是以上种种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该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习惯适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灵活的对待每一班、每一位学生,不能按部就班、照葫芦画瓢,那样会适得其反。总之,要想拥有好的方法、好的思想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只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用爱施教、用新思想、新方法导学,多学习多总结,将好的、适用的教法、学法积累成系统的经验,实施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然后检验、总结、提升。“万事功到自然成”,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自然会爱学、会学、主动学,最终达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叶澜,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版
《教育问题与挑战——思想与回应》,朱小蔓,南京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
《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