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驱动,助推“成功课堂”高效实施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中)29期   作者:李刚
[导读] 滨州市滨城区第五中学是一座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校。为顺应时代发展,高质量办学,滨城五中提出了“教学与信息化相融合”的办学理念。
        李刚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五中学  
        滨州市滨城区第五中学是一座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校。为顺应时代发展,高质量办学,滨城五中提出了“教学与信息化相融合”的办学理念。在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受到了应用,对于教育领域也形成了积极的作用,打破了以往抽象的讲授模式,让教学过程的形式更加丰富,具有更高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信息化、现代化的课堂模式。

一.翻转课堂——“成功课堂”的呈现方式
        目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变化中的需求,被动的学习方法早已过时,现代社会要求教师转变思路,向新的教育模式转变。为顺应“互联网+教育”的强势潮流,滨城五中于2016年9月正式将平板引入课堂,基于学情与原有的“一案三段六步法”教学模式,学校逐渐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平板教学的“136”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是指课堂导学案,由教师编写,通过平板分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预习课本、自主练习。“3”指的是三个学习阶段,即自主学习阶段、交流探究阶段、巩固提升阶段。自主学习阶段就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本、观看微课视频、使用平板的互动评估系统完成预习任务,并且小组合作提出问题链;交流探究阶段就是利用全班互动的形式完成问题链的解答,从而解决本堂课的重难点;巩固提升阶段就是通过布置作业以及微课后置让学生巩固所学以实现二次学习。“6”指的是课堂6环节,即激趣导入、预习检测、问题汇总、合作解疑、当堂练习、巩固提升六环节。
         “136”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之处就是“问题链的提出”,此“问题链”是学生自己发现并且记录下来的,对于学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问题链的产生源于学生的课前预习、课上其他小组成员的补充,以及老师的引领与智慧的参与。问题链的产生让学生由主动学习替代了被动学习,自己提出的问题可以向同学寻求帮助,也可以借助课堂之上老师的辅导和亲身实践,从而让学生可以学得更加深入和高效。
二 “和、放、真、融”——“成功课堂”的理想愿景
        “和”主要指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融洽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平板教学让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更加紧密,增强了课堂上的互动性,为师生交流创设了更多的机会,在这种课堂模式中,老师成为了真正的解惑者,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放”是指开放学习内容,开放学习方式,开放学生思维。在传统课堂中,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都由教师来把控,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而平板教学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学自己想学,让好孩子“吃饱”,让成绩一般的孩子“吃好”,微课的注入,真正实现了“双师课堂”。
“真”是指课堂所要解决的问题一定是学生自己的真问题,才能真正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强烈欲望。“问题链”的提出让学生将自己的真疑惑提出,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真合作,为学生创造真合作的学习机会,避免流于形式。学生提出解决方式,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就是真合作的真实体现。
“融”是指将各科相关知识横向融合,有效整合,拓宽学生视野,获得全面的知识。学科之间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以学习知识为载体,掌握必要的思想方法,实现深度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构建起立体化的知识体系,深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 搭建平台——培养“成功教师”
        各学科与平板电脑的融合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滨城五中坚持“引进走出”,为老师们提供展示的平台。定期开展校内平板公开课以及赛课活动,连续两年代表滨城区参加“信息化教学联盟课堂展示暨经验交流活动”,时莉、张丽丽、杨颖等老师多次代表学校执教各级平板公开课,获得了相关领导和老师们的肯定与赞扬。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为教师与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现在的聊天社交软件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当学生在预习、写作业、复习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线上平台便捷地向教师请教。教师可以在每个班级中建立一个学习群,学生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较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此外,运用信息技术还可以有效地节省批改的时间,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来发放作业或测试题,让学生在线上完成并提交,这样一来,就能借助软件快速地批阅客观题目,教师则负责主观题的批阅,不仅可以提升教学的效率,还可以通过对后台大数据的分析,了解教学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对学生不熟悉、不理解的地方重点讲解,让课堂更加高效,让教学更加“成功”。
四 因材施教——“成功教育”的落脚点
成功的教育应当是人的教育,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自身的特点与优势,而统一化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所有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是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成功教育”的落脚点。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教师可在课前进行预设,利用微课对主要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并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任务等,将视频提前发送给学生,引导他们做好预习,并将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记录下来,在课堂上与教师一起探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体现和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把教学中使用的微课视频、多媒体课件等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或学习交流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自由下载观看,以此来帮助他们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平板作为一种多功能、智能化的终端设备,可以为学生搭建起与教师、学习资源互动的平台,真正实现自主化、个性化的学习,落实因材施教的理念。教师可通过平板教学,构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知识点以一段段微课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平板电脑发送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观看,有侧重、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实现了分层教学,让每一个五中学子都能实现自我意义上的成功,这也是学校“成功教育”的最终落脚点。
        在教学中融入科技元素已是大势所趋,只有接受新事物、新思路,教育才能与时俱进。滨城五中将紧抓这一契机,向着创办社会信任、学生受益、教师幸福的真教育努力前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