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尘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教研室
摘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是青少年的必修课。总书记指出:“要把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只有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促使他们一直走正确的道路。
关键词:国情教育;青少年;爱国意识;学科渗透
前言: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种子在青少年的心中扎根发芽直至根深蒂固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青少年进行国情教育,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当代青少年德育工作的主旋律。青少年富有激情,热爱生活,对社会怀着极其美好的憧憬,对未来充满幻想。但是,青少年的情感又是缺乏理性的、不够稳定的,他们会因他人的影响而动摇自己的信念,会因不公平的现象而产生过激的思想和行为。由于青少年对我国社会历史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可能会对我国社会的某些现状产生不满的情绪。同时,受到国际上某些不良思潮的影响,一些青少年存在着贪图安逸、不想吃苦的思想,淡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国情教育,引导他们了解我国的历史和现状,树立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思想,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以及我国的未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对青少年进行国情教育,不仅让他们了解中国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还要了解中国的人文地理、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历史传统;不仅了解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历程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还要了解中国近代百余年沧桑的历史及中华民族英勇抗争的历史;不仅了解旧中国贫穷落后、人民食不果腹的状况,更要了解中国改革开放后繁荣昌盛、人民衣食无忧的原因……,通过这些国情教育的渗透,强化青少年学生的历史感、荣耀感和归属感。只有孩子们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才能埋下爱国的种子。
二、强化学科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提升爱国意识。
学科渗透指将某个学科教育内容渗透到其他学科中,通过各门学科课程化整为零地实施教育。课堂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各科教师都要结合自己学科特点,巧妙设计环节,有效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比如:地理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祖国的山川大河、民族特色、丰富资源、经济建设等,让学生意识到祖国的富饶美丽及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义务感,激励他们成长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政治老师可以通过讲述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等,使学生由衷地热爱党、拥护党的领导;语文课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一些赞美祖国的优美文章,以文载情,以情育人,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之情;美术老师可以让学生从小接触祖国的优秀传统艺术作品,在提高学生自身绘画能力的同时又为他们播下爱国的种子;英语老师可以让学生明白学好英语可以更多、更快、更好地获取世界各方面的信息,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并运用到国家建设中去等等。
可见,在各学科教学中,适时地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学科教学形成水乳交融的局面,有利于激发青少年学生形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通过多种多样的学生活动,提高青少年的爱国意识。
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基础工程,能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采用不同形式的活动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意识。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比较常见的有:(1)通过主题班会,加强爱国主义交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主题班会可涉及中国党史教育、法制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行为习惯养成、诚信、安全等,活动形式不限。(2)利用音乐课、晨会、少先队活动等教学生学习爱国主义歌曲,举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歌曲大合唱比赛。(3)举行爱国主义读书、演讲活动,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及光荣传统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激情,从而更加坚定发奋读书、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信心和决心。(4)创办爱国主义为题材的黑板报、手抄报及举行知识竞赛和征文比赛,以这些活动为契机,促使青少年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激励他们勤奋学习,敢于创新,创造美好的未来。(5)观看爱国主义影视教育片,引导青少年向英雄人物学习,重温革命历史,发扬优良传统,感受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青少年学生为祖国繁荣富强而不懈努力的志向。
总之,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育任务,我们要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状,引导他们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和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培养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激发孩子们从小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决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图强。
参考文献:
[1]姜皎梅. 浅谈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J]. 成才之路, 2010(33):86-87.
[2]彭辉. 为国之少年构筑“中国梦”——浅议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J]. 新课程.教师, 2016, 000(004):P.233-.
本文系:2020年度周口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zkjy20176125)阶段性研究成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