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婷
沙雅县第一小学 新疆 阿克苏 8422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生在读写结合教学中开始暴露出一系列实际问题,逐渐引起了小学语文教师的高度关注,并以此为课题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从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教学研究的背景出发,简要分析当前小学生在阅读与写作结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根据小学语文教学案例探究读写结合方法,以期对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所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读写结合;写作契机
引言
读写结合是指在阅读和写作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遵循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特点,按照系统、有效教学的原则,构建起的有利于学生从读到写、读写互促的教学基本构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读写结合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深化文本阅读,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也能够打破以往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分开的形式,实现语文教学理念的创新。但是,从当前对小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课堂效果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在阅读的过程中表现的非常积极,也能够很好的和教师、同学进行探讨交流,并能够主动对文本的段落大意,重难点词语进行思考等。但是,一旦涉及到写作就十分头疼,往往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学生对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缺乏具体的认知,没有从阅读经验中获得写作的启发与积累。
一、从文本细节入手,引导学生抓住写作契机
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的过程也是与作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一篇好的作品也会耗费作者很多的精力,尤其在文章的结构的设计,情感的体验方面也能够体现作者的独特之处。所以教师在读写结合教学的开展中,要不断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细节,通过字、词、句、段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抒发的情感,从而获取写作的素材,模仿作者的写作优势。
下面,以《翠鸟》这篇文章为例,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直接对翠鸟的外形进行描绘,并通过一些“红色”“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等词突出翠鸟“颜色非常鲜艳”的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时,也可以以此为切入点,选择一种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小动物,从其外貌特征入手,详细描写出该种动物的主要特点;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搜集一些可供观察的素材,让学生在对比和思考中能够结合作者的写作方式,更准确的把握外貌描写的重点。在这篇文章的第二、三段中,作者根据翠鸟捕鱼的过程,对其动作和神态进行描写,其中运用了“疾飞”“蹬开”等多个动词,将翠鸟捕鱼的全过程完美的刻画出来。教师在进行写作指导时,通过学生对文章中重点词积累,并通过多媒体素材观察某一动物的特点,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将其描绘出来,让学生在阅读中实现从“读进去”到“写出来”的过渡,进而实现读与写的有效结合。
二、优化文本阅读过程,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读写结合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让学生进行仿写。
小学生正处在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的初级阶段,情感认知的局限导致学生在实际表达能力上也受到限制,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写作特点和方式,进行仿写,积累写作经验和素材,为今后独立写作打下基础。
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匆匆》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在赏析此段之后,要求学生依照文中句式自行进行一段仿写。学生在思考片刻后,纷纷说出自己的仿写结果:“闲谈的时候,时间就从谈话中逝去”“游戏的时候,时间就从键盘缝隙中逝去”等。这样逐步的提升仿写训练的训练强度,可以帮助学生逐级提升自身的仿写能力,强化自身文化素养和底蕴。通过这样的教学指导,教师将文本阅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引导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生活经历,并在模仿的基础上加以完善,这样不仅提高了模仿的效果,更为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独立表达奠定了基础。
三、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拓宽学生写作空间
写作的灵魂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得来的,如果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缺乏想象,知识简单的进行实时的阐述,那么这样的文章就会让人觉得很空洞,而且内容也缺乏生动性。小学生的想象力还是比较丰富的,在小学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也要基于文章阅读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想象和联想空间,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根据作者的思路进行延伸,或通过独立思考完成写作实现阅读与写作的共同进步。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续写任务,正确的引导学生以文章的中心思想出发,根据文章的总体内容,加入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续写出文章的情节走向。
例如,在《凡卡》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凡卡给爷爷写信的过程中所陈述的境况,以及痛苦、绝望的心情来理解文章所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并提出一些能够引起学生丰富想象的问题,如这篇文章的感人之处在哪?这封信真的能寄出去吗?如果结尾不是梦,那么结局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作者写个梦的意义是什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凡卡的悲惨命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并对问题答案进行总结,然后给学生安排续写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当前的社会现状,对主人公的命运进行想象,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感触型的写作任务,让学生以自身的角度为文章进行点评,例如《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名著片段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中作者对人物进行刻画的特点,引导学生对其中的某一角色进行点评,让学生能够积极地表达出自己的见解,进而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现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
四、结束语
总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善于阅读会让学生的写作过程更加容易,而善于写作也会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有很大帮助。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应把握学生情感认知的特点,探究合理有效的教学指导方法,把握文本的重难点,优化文本阅读过程,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让学生在仿写、续写、扩写的过程中逐渐消化文本,在语言文字表达的过程中实现读写结合。
参考文献:
[1]胡宗省.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才智,2019,(22):88.
[2]郑丽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同步提高措施分析[J].读与写,2019,(07):159.
[3]魏长琼.读出新意写出乐趣——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分析[J].语文教学通讯,2019,(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