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芳
康县幼儿园
摘要:幼儿园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还可以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深根植于幼儿心中,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但是,在面向幼儿开展诵读活动教学时,教师要把握好教学方法的运用,注重幼儿启蒙教育的前瞻性、科学性以及趣味性。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幼儿园开展诵读活动的意义及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开展诵读活动;意义;策略
引言
运用开展诵读活动开展幼儿园语言教学,不但可以促进幼儿语言水平的提升,还可以使幼儿的思想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彰显出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价值。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拓宽教学思路,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获得美好的学习体验。让诵读活动教学更加符合现代幼儿教育理念及发展趋势,为幼儿的语言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经典美文如一颗晶莹璀璨的明珠,无数灿若星汉的古诗散文作品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画卷与精神风貌,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具代表性的载体。《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地把幼儿的前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理解技能。”3-6周岁是幼儿心理特点、个性倾向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园是孩子活动的重要场所。我们应该在这个时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经典诵读、环境创设、教育教学、亲子互动等多种形式,对幼儿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幼儿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大气与典雅,培养幼儿自我思辨的能力、与人融洽相处的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从容的生活态度。心理学证明,三到六岁是人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阶段,正是教育的黄金时期。幼儿在这段时间里学习传统文化,可为他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基础。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在幼儿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热爱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种子,打下一个自己是中国人的文化烙印。
二、在幼儿园开展诵读活动的意义
幼儿年龄较小,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处于培养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时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树立自信人格。诵读中蕴含的宝贵文化财富能很好帮助幼儿陶冶情操。在幼儿园中开展诵读活动,有趣的故事和道理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内容,为未来成长为积极向上、有道德的人打下良好基础。经典诵读中有很多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文章,能很好地让学生体会爱国情怀,在具体实例中体验爱国主义,形成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对祖国充满深深的热爱。在诵读过程中,经典美文在无形中陶冶幼儿情操,有利于他们更加深入了解教师讲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诚实守信、自尊自强等品质,对幼儿文化品质和精神方面的培养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诵读包含众多理论知识,有人文科学,有自然地理,也有民俗文化等。幼儿园组织开展诵读活动,在整个园区内形成经典美文氛围,使幼儿的学习和玩乐都处于这样的环境中,长期下去会对幼儿理论知识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激发幼儿对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幼儿爱上阅读,进而提高语言能力。语言优美,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幼儿园教师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美文让幼儿学习,促进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幼儿具有爱玩的天性,可以开展有趣的经典诵读活动,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使他们心灵纯净的同时,也有利于幼儿记忆力的提高和想象力的培养,从而推动幼儿全面发展。经典诵读语言丰富,故事有趣。
教师要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和环境,为幼儿创造一种愉悦、轻松的诵读氛围,并科学进行故事、音乐、话剧等经典文化的改编,更加贴合幼儿学习特征,开阔思维和志趣,培养热爱学习的精神。
三、幼儿园开展诵读活动的策略
(一)通过趣味诵读调节教学氛围
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开展诵读活动都具有朗朗上口的特点,为了让幼儿感受到开展诵读活动的韵律美,同时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更加透彻的理解古诗的情感及内涵,建议幼儿教师采用趣味诵读的方式开展诵读活动教学,营造出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幼儿体会到学习开展诵读活动的无穷乐趣。在带领幼儿进行趣味诵读时,除了采用接龙诵读、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多种方式。只要能够让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诵读过程当中,在边玩边学中掌握住诵读过程中的断句方法、轻重音和节奏感即可。既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提高幼儿园语言教学质量,又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与竞争意识,从而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二)构建“家园联合”教学模式
1.唤醒共读意识
很多家长对亲子共读剧本的重视程度较低,认为幼儿教育是幼儿园的事情,因此在活动中的参与度也较低。因此,幼儿园应该充分唤醒家长的共读意识,使其明白共读剧本在幼儿成长中的现实意义,了解他们在活动实施中的想法,以便实现幼儿园和家庭的良好配合。将幼儿园的办园特色、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等渗透给家长,为其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幼儿教育目标,使其能够在活动当中积极配合,满足幼儿的实际阅读需求。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引导家长对亲子共读剧本进行认知,提高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搭建实践平台
良好的阅读平台,是保障亲子共读剧本活动有效开展的关键,有利于促进幼儿教育水平的逐步提升。因此,幼儿园应该借助节日活动等,开展不同主题的阅读活动,为幼儿和家长的互动交流营造良好的环境,鼓励家长共同参与,并对互动过程与效果进行记录分析,为活动优化提供依据。同时,在信息化时代,还应该搭建网络共读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便利。
3.共读贵在坚持
要想使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就要从小培养,通过日复一日的坚持让孩子在阅读中进行思考,并在阅读中树立自己的理想,提升自己的品质。通过亲子共读可以让父母在阅读过程中做到以身作则,让父母成为孩子的榜样。在亲子共读过程中,家长不能够将个人的情绪或者工作作为借口,使自我管理不够严格,同时忽视对孩子的陪伴。虽然阅读会牺牲父母的部分时间,但是亲子共读为父母和孩子搭建了一个沟通的桥梁,可以使孩子与父母进行很好的沟通,让父母走进孩子的世界,感受到孩子的成长。亲子共读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要想让亲子共读高效,就需要父母和孩子不断地坚持,在坚持中共同成长。
结束语
总之,幼儿园要通过开展诵读、讲解等文化实践活动,挖掘与诠释文化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引领幼儿从小亲近,领悟中华思想理念、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杨阳.浅谈幼儿园开展诵读活动诵读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9(10):120.
[2]宋洁.传统文化与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良好结合[J].新课程(综合版),2019(10):84.
[3]赵伟英.如何在幼儿园有效开展古诗诵读活动[N].发展导报,2019-05-2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