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润虎
金平一中 661500
摘要:高中生教育管理时,班主任应当对学生进行有效激励,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能,如语言激励、奖惩激励、激励创新,营造和谐、平等的教育氛围,促进高中生学习成长。本文就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学生激励方式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班主任;教育管理;激励方式;语言激励;奖惩激励
引言:
每位学生都具有无限的可能性,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时,应当采取合适合理的激励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促使学生认清自我短板,及时进行纠正,形成健全人格,有效提升综合学习实力。
一、语言激励
(一)激发高中生自信心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激励时,可采取语言激励方式,有效激发高中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高中学习压力大、学业任务重,学生需面临高考升学的压力,使得学生的思维情感较为敏感。班主任进行班级学生管理时,采取赞扬的语言激励,可为学生的学习注入强心剂,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实力与综合素质。
(二)建构师生良好关系
班主任进行学生管理时,需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才可保证班级教育管理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若班主任与学生的公共关系僵化,很容易激发出学生的叛逆抵触情绪,给班级学生管理造成更大阻碍。为此,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激励时,应当明确激励目标,建构良好的师生公共关系。
高中师生良好关系建构时,班主任需合理开展语言激励。在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班主任需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讲话的口吻、态度、方式、用词,不能对学生造成身心伤害,应当采取平和、民主、平等的语言沟通方式,尝试倾听学生的内心想法,进而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通过语言激励学生的学习表现,有效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进班级管理水平提高[1]。
(三)引导学生学习成长
班主任通过语言激励,可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成长。因为,班主任的每一句评语,都可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心态与情绪。为此,班主任需严于律己,对自己的言行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起到正面积极的促进影响,发挥出语言激励工作价值。
二、奖惩激励
(一)树立品德榜样
在奖励激励时,为达到预期激励工作效果,需基于德育工作,合理开展奖励激励方案。高中阶段班主任需进行教学育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心理认知、品德修养,进而达到班级预期管理教育目标。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奖励激励时,可为学生树立品德榜样,对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并激发其他学生对品德榜样进行学习。在实际激励过程中,不单可设定品德榜样。同时,可设定不同学科的学习榜样、礼仪文明榜样、垃圾分类榜样、助人为乐榜样等,使得奖励激励工作发挥出预期价值。
(二)优化奖惩权重
奖惩工作的开展,旨在促进班级管理水平提升,并不是为了惩罚学生,或实现其他意图。班主任进行奖惩激励时,为有效促进班级管理,应当对奖惩权重进行合理调整,使得奖惩得到灵活落实,发挥出奖惩的实际激励效果。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应当对奖惩机制的教育管理价值进行开发,进而化解班级学生的内部矛盾,营造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
如个别学生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在班级内部产生了负面影响,且学生没有意识到自身行为的恶劣性。为此,班主任应当在课下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并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使得学生意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性,肯定学生的认错态度,避免同样问题的发生[2]。
如学困生教育管理时,班主任必须对奖惩权重进行合理调整,采取最佳奖惩方案,激励学困生的学习动力。班主任在对学困生进行管理时,可开展人文关怀,挖掘学困生的学习闪光点,如认真、严谨、踏实,并采取合适的精神奖励措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在班主任与其他同学的协同辅助下,有效解决学困生的学习问题,使得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与心理困境,主动融入到班级集体当中。由此可见,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奖惩时,不可墨守成规不懂变通,需依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进而灵活调整奖惩激励方案,进而达到预期奖惩效果,促进班级管理教育工作水平提升。
(三)公平公正奖惩
在奖惩激励工作开展时,为达到奖惩激励效果,班主任进行激励时,应当对学生进行公平公正的奖惩,不可由于班主任的个人意见与想法,进而使得奖惩激励有失公允,无法得到班级学生的信服,进而使得班主任失去了公信力,不利于班主任后续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由此可见,班主任进行奖惩激励时,应当接受班级学生的监督与约束,保证公平公正的进行奖惩。
三、激励创新
(一)情感激励
高中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已经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对学校产生一定的主观情感,且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收获了真挚的友情,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可采取情感激励方式,实现对班级学生的教育管理。
在情感激励时,班主任需找到合适的切入口,以调动学生的主观情感,在学生情感达到一定高潮时,有机渗透教育内容,实现师生情感思维的共鸣,进而达到预期情感激励效果。通过情感激励工作的开展,可营造和谐友爱的班级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高中生学习成长阶段,将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小错误。在学生犯错后,班主任需以情感为管理切入口,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进而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可有效规避沟通不到位,使得班主任错怪学生。基于情感为纽带,引导学生认知到自己的错误,避免学生再次出现同类错误。通过情感激励工作的开展,可增强班级学生的凝聚力与荣誉感,为后续班级管理工作铺垫基石[3]。
(二)目标激励
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思维认知能力,且学生可对自我行为进行自律控制。高中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时,应当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采取合适的目标激励措施,激发出学生的意识与潜能。通过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进步目标,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目标驱动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激发出自身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习实力。
(三)整体激励
在整体激励工作开展时,教师可采取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结合方式,提升整体激励的效果。如学生参与公益实践活动时,为保证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劳动,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主任可对学生进行集体激励,首先对学生进行精神激励,使得学生认知到公益活动开展的价值,促使学生在公益活动开展过程中,收获实践活动带来的幸福感与收获感,启蒙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促使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在学生完成公益活动实践后,教师可开展物质激励方式,为每一位学生发放公益活动参与奖章,便于学生留作纪念[4]。
在对学生进行整体激励时,应当避免出现“喊号子”的问题,即班主任不参与公益活动,而是通过言语对学生进行激励。由于班主任未能做到言行一致,将影响到整体激励效果。为此,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整体激励时,班主任应当主动参与到公益活动当中,通过言传身教进行“无声”的集体鼓励,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热情。
四、结束语
在对高中生进行教育管理时,合理的激励方式,可有效提升教育管理水平。但为保证激励效果,班主任需对每一种激励方式进行科学深入考量,保证激励措施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如文中提出的奖惩激励、榜样激励、情感激励等,班主任对多种激励方式进行灵活运用,则可达到预期班级教育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瑾.新时期高中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西南大学,2020.
[2]李晓璐.普通高中班主任职业压力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
[3]蒲志勇.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学生激励方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4]王玉.高中班主任与家长沟通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