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锦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府城高级中学 530109
摘要:在我国当下的教育领域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并且历久弥新,由此教育部对教师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培养,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技能,以便将来更好的在社会上立足。新课改区别于传统教育的地方在于是将学生被动学习的课堂风格转化为学生自愿主动参与学习的课堂氛围当中。而高效课堂构建的过程,也是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不断加深的一个过程。基于此,文章主要提出了几点关于科学探究素养下构建生物高效课堂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科学探究素养;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
引言:高中生物学习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知识的重要学科,通过科学的教学模式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因为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生物教学还存在死板现象,学生多以背诵知识得分为主,没有真正理解生物学习的含义,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过程浮于表面,没有深刻探究生物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也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导致教学效果事倍功半。进行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要充分做好备课工作,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习的目的,探索生物知识,合作讨论,加深对于重难点知识的记忆力,最大程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意识
生命观念的树立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学现象的重要思想。学习生物的过程,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很多学生在生活中可以经常接触的现象都与生物知识有关,学会了生物,对于生活知识可以有基本了解。且学生更愿意将学习和生活相结合,教师则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进行生物教学,结合生活中的生物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明白生命的价值意义,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为例,例如,在教学“走近细胞”这一章节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生命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教师可以把草履虫的生命轨迹进行视频播放,包括运动、分裂等,学生通过视频的形式可以充分了解,生命是由细胞组成的。再了解多细胞生物,例如人是如何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学生对生命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再通过膝盖反射等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由各种细胞密切合作实现的。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观念,让学生建立起对于探索生物知识的兴趣和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2.设计教学情境,引入教学课程
高中生物教学是高考的重要科目,也是学生了解生物基础知识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之前,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应根据网络资源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教学方案。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以在教学时,可以讲课程中的某些内容进行情景演练,如此一来,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师生之间的沟通,还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力,且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学生乐于主动学习,增加生物学习的兴趣[1]。
3.设计课堂提问,促进学生合作讨论
学生对于未知事物充满了好奇心,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问题讨论的形式,促进学生进行生物知识探索。
?笔者在进行人教版必修一“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区分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进行了如下问题设计体:“细胞膜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具有怎样的结构”,学生通过问题分析,进行讨论分析,发散思维,各抒己见,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观念进行纠正,然后进行实验观察,从而通过实验结果,证实自己的结论。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启发,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讨论,学生可以清楚了解细胞膜的组成和作用,且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和讨论,对于知识的记忆将会更加深刻,且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探究素养的形成[2]。
4.动手实践,佐证课本实验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需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实验教学,学生需参与实验过程,掌握实验方法,从而加深对于课本知识的认识,佐证课本内容。高中生物学习,不能仅凭书本理论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还应结合实验研究,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课程的。例如,学习人教版必修一“叶绿体和线粒体”课程时,如果教师仅依靠课本叙述,则学生很难理解细胞质流动的过程,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先通过视频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细胞质流动,在通过显微镜观察,让学生动手实践,讨论自己的观察结果和视频的差异,分析自己出现错误的原因等。再次进行观察,如此一来,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学习兴趣得到了提升,而且还加深了对于细胞质流动的知识点记忆。在促进高效课堂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此外,在学习细胞的作用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准备两份数量相等的同一蔬菜,分别放置冰箱和室内,三天后观察蔬菜的新鲜程度,可以看出冰箱内的蔬菜更为新鲜,是因为新陈代谢减少,从而实现保鲜的目的。联系实际生活的实验观察,学生的兴趣明显提高,且更有利于记忆[3]。
5.利用资源,丰富课堂形式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进程不断加深,教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可利用资源越来越多。自媒体教室就是其中一种,通过有效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有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养成,进而提高学生在生物课堂中的活跃度和参与性。
例如,讲解“DNA的分子结构”时,借助自媒体播放视频,视频中讲述了DNA双螺旋模型构建的过程。看完视频以后,组织学生利用模具,合作构建一段DNA分子模型。在合作构建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思考“哪两种碱基配对,结构才稳定?”,通过借助媒体的白板功能,直接拼接碱基,观察形成碱基对的直径,在这样的边讨论边修正的过程中,学生理解并认同了A-T、C-G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感悟到了DNA稳定性的原因之一——有稳定的直径。最终利用所学知识和模型,通过构建出多个不同长度、不同碱基排序的DNA分子模型,掌握和理解了DNA分子多样性的原因。在信息化+实践的课堂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本上的重点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亲历了科学家探究的过程,还感受了科学探究的严谨性,体悟了科学探究的魅力,促进了科学探究素养的养成[4]。
结束语:当前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尚有教师进行填鸭式教学,以及背课文的形式,学生没有了解生物知识,只是为了在高考过程中获取高分,这样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素养。社会正在飞速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形势也在不断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发展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综合分析,设计教学方案,不断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要重视新课程改革标准中的生本理念,在生物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加快高效课堂建设。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融合情景教学、巧妙设计提问,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完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形成探究精神,如此一来,高效课堂构建的目标可快速实现。
参考文献:
[1]李玮玮.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0):120+123.
[2]辛莉.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182.
[3]曹冬梅.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高考,2019(31):96.
[4]孙颖超.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J].吉林教育,2019(3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