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卿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广东东莞 523960)
摘要:诚信是人际交往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然而,让人忧心忡忡的是在高校中诚信缺失现象普遍存在,大学生失信问题也越发严重。本文通过分析和总结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现状,尝试提出一些对策,以切实加强和改善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水平,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规范自身的诚信行为。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教育 对策
诚信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诚信教育有利于推动当代社会法制化建设,人们诚信意识增强能够有效地保障和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诚信教育就是培养人们诚实守信品质,良好的诚信品质也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个人修养。然而,现今社会存在的各种不同价值理念,极大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也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诚信意识,造成大学生出现一些不讲诚信的行为和事件,长此以往,不利于其自身发展,也不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此,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诚信缺失问题进行分析,尝试找出一些应对措施,以更好地推动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提高诚信教育效果。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现状
(一)大学生在自我学习管理上缺失诚信
大学倡导学生注重自我学习、自我生活等能力培养。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中,部分学生步入大学后,自我学习的管理能力不强了,迷失方向,只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无心学习,逃课现象严重或课堂上玩手机、睡觉、聊天等现象比比皆是,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课堂秩序熟视无睹。同时,部分学生因没有合理规划业余时间,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常常沉湎于游戏、恋爱、聚会酗酒等活动打发消磨时间。而对课程作业或期末考试,部分学生为了应付老师要求或学业学分,基本上不去自学课程独自完成任务,而采取直接抄同学作业或从网络上抄袭作业、论文,甚至不惜冒险在考试中采取各种手段作弊来应对学业。
(二)大学生在自我生活管理上缺失诚信
现贫困生上大学能享受一些贷款资助政策或贫困补贴措施,但在申请时,有些学生为了能够争取到贫困生助学贷款或贫困补贴,想方设法开具各种虚假贫困证明,获取贫困学生名额,而一旦领到资助或补贴就大肆挥霍,这种行为完全背离了助学贷款或贫困补贴等政策实施的初衷。更有甚者在毕业后依然逾期拖欠助学贷款,被动还款,严重影响学校声誉,也损坏了个人形象。有些学生向父母谎报生活需求,增加个人开销,随意浪费父母辛苦赚来的生活费,加重家庭经济负担。还有些学生扩大生活消费额度,盲目在网络借贷平台申请贷款,最后无力偿还,导致个人信用受损。
(三)大学生在就业行为上缺失诚信
在就业市场存在激烈竞争背景下,一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在撰写简历和准备个人求职材料时,试图通过编造个人实习实践经历、伪造资格等级证书、随意篡改成绩等手段来实现好的就业。这些做法严重违背了大学生的行为规范,丝毫不顾诚信重要性,反映出大学生缺乏诚信问题的严重性。还有一些大学生在签下就业协议书实现就业后,还随意毁约或不履行协议,这样的行为现象不仅让学生得不偿失,而且还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影响着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
(四)大学生在网络资源使用上缺失诚信
互联网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丰富网络资源的同时,也让一部分大学生迷失方向,学习态度不端正,在写论文或做作业时,基本上都是借助网络资源进行随意抄袭,导致在学术上存在比较严重造假行为。还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网络是虚拟世界,意识不到网络规则所在,在网上随意发表不正当的言论或不明真相跟风盲目转发不真实信息,给一些不良社会舆论起到了推波助澜角色,造成不良社会现象。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对策探析
从上述问题中,我们不难发现,造成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客观上还是主观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因素,比如客观因素上,在学生成长中,家庭诚信灌输、学校诚信教育还是社会道德建设都无不存在着对大学生诚信教育上的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均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再加上主观上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养成的关键时期,而很多大学新生的思维方式在入校时并未得到及时转变,仍停留大学前的思想观念状态,意志力不强,社会生活阅历缺乏,对诚信价值观缺乏充分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导致在面对诚信问题时,辨别不清是非,抵抗不住外界诱惑力,投机取巧,造成诚信危机。对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可强化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大学生自我修养提升能力
诚信教育关键在于大学生自我修养能力的提升,为此,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要形成合力,潜移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自我准确的认识和定位;要营造大学生继承和学习先辈们恪守诚信的优良传统氛围,帮助其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养分,把诚实守信升华为崇高美德;要丰富大学生社会道德修养途径,推动其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让大学生从小事做起,培养守信用、讲信誉的良好习惯。在当今资讯发达时代,大学生要懂得合理善用网络工具,不要迷失其中,要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和行为规则。通过培养良好的诚信道德品质,大学生才能不断提升自身价值,避免陷入缺失诚信的不良循环之中。
(二)强化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力度
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诚信问题,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要尽快完善与诚信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诚信制度建设力度,逐步建立健全与大学生实际相吻合的失信惩治制度和管理监督等机制;要强化诚信内涵宣传教育,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要时刻注意自己言行,使其清楚明白那些行为是违规的、违法的以及为此需要承担的后果,切莫因小失大;要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功能,共同营造出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远离失信,共同营造出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强化高校诚信教育机制构建
学校是促进大学生诚信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为此,一方面,学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高校在开展诚信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思维模式,结合新时代大学生内涵发展需要,构建系统的诚信教育课程,在思政课、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中可适当地融入诚信教育内容,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要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特点,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方法,对大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诚信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快推进大学生管理制度改革。通过校纪校规教育,规范大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学习行为,强化诚信意识教育,引导大学生为人处事都要诚实守信,把诚信教育内容渗透到大学生日常行为中去。
(四)强化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规范教育
当前,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养成正日益受到互联网安全隐患影响,甚至大学生人身财产和生命安全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危及。对此,高校要加快构建和完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机制,加强校园网络诚信文化建设,着力规范网络社会中的诚信问题,强化对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教育。一方面,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价值观,增强分辨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辨清网上各种错误价值理念,不要受到其蛊惑或引诱,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理念,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另一方面,互联网目前出现一些求职、租房、购物、贷款等信息,大学生接触这些信息时,要谨慎,确保安全可靠才去沟通交流或交易。此外,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建设,着力营造安全的网络信用环境,大力推动网络诚信教育内容建设,努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营造秩序良好的网络环境。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存在诚信缺失的问题,力求找出一些强化应对措施,以更好有效地推动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的开展,切实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效果,增强其诚信意识,规范诚信行为。
参考文献
[1]姜禹同.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探析[J].现代交际,2020(3):147-148.
[2]柴晓苇.大学生网络安全隐患与教育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