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自闭症儿童注意力训练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中)29期   作者:陈丽娟
[导读] 注意是学习知识的门户,是一切心理过程的开端。注意贯穿心理活动的始终,是一切实际活动的必要前提和向导。注意的缺陷经常是学习失败的重要原因。
        陈丽娟
        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   518112

        摘要:注意是学习知识的门户,是一切心理过程的开端。注意贯穿心理活动的始终,是一切实际活动的必要前提和向导。注意的缺陷经常是学习失败的重要原因。自闭症儿童常常注意力的分散与不稳定,会被别的声音、鲜艳色彩的事物所吸引。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力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帮助其掌握知识的金钥匙。注意力对自闭症学生来说作用更为重要。本文浅析了自闭症儿童注意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给出了相关的训练建议。
关键词:训练;自闭症学生;注意力

        注意力——学习知识的门户。一位心理学家曾把“注意”称为“学习知识的门户”,认为不通过这个门户,外部世界的东西就没法“映入”到人的内部世界。
        在心理学上,“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点。指向性是指人在处于注意状态、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个对象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紧张度。一般来说,强度越高,紧张度也越高。比如,低年级的小学生在看动画片时,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在电视上,即使妈妈叫,他们也听不见,说明他们对动画片的注意力是相当集中的。注意又可以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一般来说,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并需要一定努力的注意,这种注意在孩子学习中尤为重要。到了四五岁的时候,孩子们的注意力还是很短的,主要是无意注意占了优势。但是,从幼儿末期到一二年级这段时间,只要是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关心的事物,他们的注意力就能保持相当长的时间。有意注意的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应该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在训练自闭症儿童时,一定要先了解他们的特点,什么运动会让他们更能集中精力,不同的自闭症儿童表现有差异,不能盲目的进行训练。下面浅谈本人在教学工作中常常使用的训练注意力的策略、方法,以期给大家的工作带来一点点思考。
一、音乐也能当药,提高学生注意的稳定性
        奥尔夫音乐舞蹈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 Gertrud  orff提出。音乐带有自娱的特性,这就吸引了儿童参加进来,让孩子在玩乐中懂得音乐,不是为了学音乐而学音乐,而是为了让孩子在还不懂得什么是音乐的年龄,就开始音乐的实地演习。如在新授一首歌谣“一闪一闪亮晶晶,神奇可爱的小星星,高高挂在天空中,好像宝石放光明”老师从高音唱到低音,动作是人坐在地板上,腿屈膝脚掌平放在地,当唱到高高挂在天空中时,双手打开放到头顶上方,这种一边唱一边做动作的方法,让孩子用身体动作理解了高音、低音。在教学中,还配合了奥尔夫乐器的使用。奥尔夫乐器比较容易操作比如沙锤、鼓、响板等。这些乐器不强调过多的技巧,只要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就可有节奏地敲击,奏出音乐,使孩子很容易喜欢音乐。这样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儿童的注意稳定性,更能培养儿童注意转移的能力。

当然音乐反应训练对音乐的选择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要选择区分度高、节奏变化明显的音乐,保证自闭症儿童
        
二、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增强学生的专注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有言:“游戏是儿童的生命”。现代教育一直倡导,让孩子在玩中学。游戏比上课更能发展孩子的体能、认知和社会性。特殊孩子由于身体机能的缺陷,在注意力、认知水平、运动、言语、社交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我们结合特殊儿童的发展需求,基于游戏趣味性、娱乐性及易学、易会的特点,多维度挖掘学生不同领域的特长,遵循以儿童为主体,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爱学习、勤动脑的良好行为习惯,使学生乐意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当中。
        有个孩子刚开始在我们的游戏课堂中的注意力并不是很集中,常常出现自言自语和晃动手臂等刻板行为。后来,他能够非常专注地进行游戏,基本不再出现自言自语和刻板行为,表现出持续性注意力的发展。通过访谈,孩子的教师和家长也报告了其积极变化。比如,其教师反映其“比以前更安静,拍手、多动和自言自语的行为比以前更少了,上课期间的专注力也比以前更好”,其家长则反映其理解能力和情绪控制更好。
三、多媒体的运用,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自闭症学生由于先天的缺陷,感性知识贫乏,注意力极不稳定,集中注意的时间只有十多分钟,容易被一些其他事物所吸引,而多媒体课件随意的放大、缩小、定格、画面的移动,不仅形象直观,色彩鲜艳,尤其配上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语言和形象有机的融合,更是直接作用于自闭症儿童的感官。面对新颖有趣的画面,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并形成兴奋点, 就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有利于自闭症儿童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丰富想象力,拓展了思维空间。例如在教学认识整时教学时,本人分别用卡通小动物设计成时针和分针,并让它们走动起提高自闭症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策略探析
四、代币制干预,为干预开辟新方向
        代币制又称标记奖励法,其基本原理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以代币作为条件强化物,把奖励的结果用虚拟的货币量化,自闭症儿童完成了规定事项后就奖励规定数量的代币,儿童可以用累积的代币换取自己喜欢的东西或是实现自己的愿望  。此种方法可用于团体或者个人行为矫正,可以在班级管理中起示范作用并减轻教师负担 。
        笔者本人班上有一位自闭症障碍学生——8岁男孩彤彤。该生在 4 岁左右经医院诊断为自闭症,现在我校就读一年级。彤彤每天接受班级课堂教学,平时表现较好,对任务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午休、进食等能够自理,无需家老师、阿姨监督。但是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反映,彤彤在课堂教学中有严重的注意力分散行为,如转头看向窗外或者站立起身转向窗外、埋头趴下或睡觉、翻弄书本或玩弄其他物品等,这对其课堂学习及教师正常上课造成较大干扰。通过累积代币的方式换取自己喜欢的东西或是实现自己的愿望,从调动儿童本身积极性出发,通过增加儿童的自我约束力的方式减少注意力分散行为。
        代币制为干预非生理机能原因导致的注意力分散行为开辟了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余国良.戴斌荣.基础心理学[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2.  刘志云.儿童孤独症的研究现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