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中)29期   作者:袁慧春
[导读]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信息技术方面的培养。
        袁慧春
        怀化一中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信息技术方面的培养。我国教育改革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其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四个核心要素构成,这就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充分领会该学科的核心素养内涵,不断落实四个核心要素,全面提升高中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想探讨如何围绕核心素养来进行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策略
        在新课程标准中,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4个基本要素,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活学活用,练就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本领,以及塑造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以及责任感。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实践能力,使信息技术课堂变得更有效、更高效。目前,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家长、学生、学校等各方面对信息技术教学不够重视,学校对信息技术课时设置不足、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现状力求探索如何改善。
        1 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促进生成自主意识
        在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中,重视输入的过程而忽略了学生的输出过程,将其作为一个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课堂活动过多是教师的知识讲解过程,学生课堂参与度低,长此以往,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师生间的良性互动,自己做好引导、规范的角色。“项目教学法”是当下一种较为典型的教学策略,它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应作为引导者,教学内容应看作独立的项目,而学生是项目负责人,能独立对项目进行讲解。这一教学法极大程度上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学生参与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的教学似乎能从这一教学法中得到一些启示。例如在学习《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在班级内抽取一个小组,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内部自行分工,合作完成对《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相关信息的搜集,搜集的范围可以跳脱出课本的框架,利用手机、电脑等多媒体对知识进行课外延伸。上课时,由组内推选出的代表上台为大家进行讲解。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担当的只是答疑解惑的辅助角色,当学生在知识理解方面遇到问题时,可以自主向教师请教。这一教学过程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同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他们对课本知识有了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 设置任务引领学生,让学生生成计算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上同样成立。

如何培养高中生对于信息技术主动探索的欲望,需要教师在设置学习任务时摒弃传统的、枯燥的、乏味的任务,让任务多一些趣味化、差异性、精简性和可操作性等。同时,在布置学习任务时,不但要考量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关系,还要让学习任务能体现知识结构不框架,几个学习任务之间需要联系密切。如此趣味性强的学习任务才能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操作数据库”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一下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数据库操作系统,并针对学生的认知情况,设计相关学习任务查询分为几类?每一类查询具有什么特点?查询的条件有哪些?等等。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将学习活动以任务形式展现,让学生边探索边学习,不断促进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
        3 利用自主开发班比平台,促进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课程以科学、繁琐、与时俱进为主要特点,课堂教学应从其自身特点出发,提升教学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教学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高效的教学方式都应遵循科学发展规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也是如此,我们利用信息中心自主开发的班比平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科整合
让学生自主地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促进学生数字化学习的能力。例如,例如,在教学“Excle数据分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鉴班比中的本班考试数据分析系统,制作数据、分析数据。信息技术教育内容丰富,针对不同知识的不同特点,就有多样的教学方式与之对应,教师应深入研究相关知识的特点,选择与之相契合的教学方式科学教学,不断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方面的核心素养。
        4、及时更新课堂教学的内容,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
        时代的发展并没有停止脚步,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产物正在一步一步融入人们的生活。而现在社会却没有完全适应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人才的缺乏导致了社会进步的缓慢。所以为了帮助社会更好的发展,作为信息技术的老师,我们应该结合时代的发展来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这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不冲突,因为核心素养就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让学生学到的东西紧紧贴合社会的发展,那么自然也不会在时代的潮流中被淹没。   
        作为高中的信息技术老师,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从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做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既然要培养信息技术的人才,就应该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信仰。只有培养出了一批有社会责任感的技术人才,才能保证人们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维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 中国电化教育,2017,(5)364.
        [2] 赵志明.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教学[J].周刊,2018(01).
        [3] 魏雄鹰,肖广德,李伟.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测评方式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