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中)29期   作者:许改玲
[导读] 道德与法治是我国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于学生个人发展至关重要,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与人格的完善。
        许改玲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哈密市第四中学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我国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于学生个人发展至关重要,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与人格的完善。作为一门具有强烈人文色彩的学科,我们如何进行教学才能够提高教育的效果呢?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多元化教学模式潜藏着巨大的教学价值,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索多元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对相关人士以启迪。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多元化;教学
        进入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材无论是内容还是理念都有所更新,不仅仅传授学生们道德知识,更涉及到了很多的法律知识,更加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为了发挥这一门课程的价值,我们需要结合具体的学科课程工作,注重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创新研究,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助力初中生今后的发展。
        一、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探索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特点是抽象性、情感性,这就决定了我们的阅读课堂教学不能老是理论灌输,不能只是讲课文,而是要调动学习者的情感和体验。为此,我们提出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借助信息技术多样化的功能、较高的感染力来辅助课堂开展,提升学生们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去高效理解、认知和记忆知识点。
        例如,教学一些比较抽象的、选题距离现代生活比较久远的内容,我们可以采取这一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来打造一定的学习情景,便于更好地引入话题,或者辅助学生们走进主题之中。如教学部编版七年级《生命可以永恒吗》,生命永恒是一个比较宏达的主题,学生们一时难以对其有感性的认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丰富学习的形式和内容,在交流过程中全面认识“生命永恒”。
        为了快速预热,引出这个学习的主题,我们可以在课前播放歌曲《怒放的生命》,在振奋的歌曲中,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探问生命”这个话题,对于刚上中学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话题,这个时候他们的生活阅读还比较少,对未来也充满了迷茫,同时又有兴奋和期待之情。这个时候,我看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世界上活的最长的人》,短短几分钟的视频传输了大量的信息,这个时候我们提出问题:在视频里,最长寿的人是谁?你所知道的最长寿的人是谁?人可以长生不老,生命永恒吗?如果不可以,为什么?如果可以,他将会怎样实现?在一系列的提问之后,引发了学生们对于生命是不是可以永恒的一个探索。在多媒体构建的生动的课堂上,激发了学生们探寻的心理,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我们的课堂。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探索
        道德与法治的一大特征是人文性,我们不仅仅是把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告诉学生们,更是要帮助学生们去领悟其中的内涵,并落实在自身的行为上,服务我们的生活。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我们需要坚持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引领学生们在生活中去体味知识、感悟知识、运用知识。
        例如,教学部编版八年级《网络改变世界》,这是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第一框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引领学生们认识到网络对于个人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从内心懂得网络是把双刃剑,并学会合理使用。中学生是伴随网络成长的一代,他们的学习、生活、交友、娱乐与网络息息相关,为此本节课教学我们应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我们的课堂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在理解网络的双重作用时,我们可以开展讨论环节。

讨论问题如下:生活中,你和你的家人常用互联网做哪些事情?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讨论着网络和生活的关系。如有的学生说道了联系家人,即便远在千里之外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和家长聊天。再如通过网络我们可以买到异地异国水果,遇到不会的问题我们在网上可以提问,就会有在线的老师为我们答疑解惑。这些之前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如今一部连着网络的手机都能做到。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同的学习,联系生活的感悟,帮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了网络对于生活的积极作用,学生们得出结论——网络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济,学生们感受到了网络于个人的积极作用,那么网络对于社会有着怎样的积极作用呢?这个知识点,我们依然可以结合我们的社会生活,比如每年一度的双11,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很多人都会购买很多东西,学生们也有这样的经历。很多学生想到了每次双11之后,大街上都是快递员,有韵达达哥、有顺丰速递小哥,从而得到了一个结论:依托于网络的电商平台刺激人们的消费,不仅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还催生了很多岗位职业。这个时候,我们组织学生们去理解教材之中的内容,学生们就可以深刻理解为什么说网络的发展会给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不断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可见,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就需要调动学生自身的情感、结合生活经历,唤醒学生们的认知,从而去理解一些知识点,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实现了道德水平的提高。
        三、探究教学模式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探索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讲得多,学生说的少,教育工作者总是代替学生们去思考,把知识直接告诉他们,这无疑是剥脱了学生们自主成长的机会。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我们要实施探究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鼓励学生探究提升学生们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例如,教学部编版八年级《遵守规则》,如何帮助学生树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发自内心的敬畏规则,在实际行动中自觉遵守规则,坚定维护规则,积极改进规则,与规则同行,创建美好生活呢?这需要我们开展合作探究教学。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以城市中的共享单车为例,设置如下的探究问题:(1)为什么共享单车使用者必须遵守相关部门制定的这些规则?不遵守规则的人受到处罚,你觉得对吗?(2)共享单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是乱停现象也影响了社会有序运行,你觉得可以采用什么方式来应对?通过问题以,我们可以通过讨论帮助学生们知道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人的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可以更好地享受权利,不跨越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进行。至于那些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我们必须对其进行处罚,那么才能够真正保障人们享有自由。通过问题二,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生活中共享单车乱停放的现象,并站在多个角度去提出减少共享单车乱停放的方法。学生们在回答中,结合自己的一些经历提出了很多的办法,其实经过总结,发现主要是从他律和自律两个方面来说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以合作探究代替传统的理论灌输教学,以共享单车的例子组织学生们参与探究,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有话可说,也很好地发展了学生们的思维,提高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在如此课堂上学生们从内心明确了遵守规则需要自律和他律。
        总之,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发展的过程,为了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课题,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我们要实施多元化教学方法,我们要积极探索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路径,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黄云霞,宋乾.中学法治教育之我见——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为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35):58-60.
        [2]杨秀云,吴怡桦.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8,18(05):43-47.
        [3]陈开洲.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3):131-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