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中)29期   作者:谢敏
[导读] 在国家发展的要求下,对教育提出很高的要求和期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谢敏
        成都市华阳中学
        在国家发展的要求下,对教育提出很高的要求和期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程改革即在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下,围绕核心素养的落实,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夯实基础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结构
        所谓素养是指一个人在完成一件工作或解决一个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品格。而学生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等多方面具有的能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为方便实践应用,具体细化为人文沉淀、理性思维、珍爱生命、社会责任、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并对其主要表现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描述。6大素养既涵盖了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品格与能力,又体现了核心素养“最关键、最必要”这一重要特征。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二、化学课程标准
        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2017版)》。首次提出各学科核心素养,并制定出了质量标准内容。明确了学生学习各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提出考试评价的建议,目的是切实引导各学科教学在传授学科知识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科思想、思维方式等,克服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三、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
        1.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2)形成适应社会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
        (3)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
        (4)创设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关的的学习情景
        (5)注重全面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2.课程内容和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宗旨,指导学生从更高的视野和境界上自我发展。

培养学生的化学双基知识,学科基本思想和思维,学科基本方法,信息处理。跨学科综合创新素养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我们周围的空气》课程标准及内容分析
        1.课程内容总体分析
        (1)内容之间的关系
        本单元围绕空气,教材从空气开始,介绍空气成分及用途,符合学生从熟悉到陌生的认知规律。化学研究物质多数是纯净物,一般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所以从空气组成上渗透物质分类,让学生初步建立分类思想。
        (2)课题内容呈现方式
        本课题的内容以空气为载体,分为三大板块,以不同的方式呈现知识,学生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对知识进行学习。主课题的内容就以5种方式呈现,体现了组织教学方式和学生活动多元化,并且在每课题后面都设计了拓展知识,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再把学习应用到实践中,切实做到学以致用,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建议
        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来把握,底层以“双基”为核心,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处于最基础的层次;中间层以“问题解决”为核心,也就是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获得的基本方法和能力为核心;最上层以“学科思维”为核心,这一层次需要经过系统的有进阶的学习,通过对素养中基础知识建构过程的活动体验、认识、内化,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所以,教学实践者在理解和应用学科核心素养框架和三维目标框架时,可以从知识内容出发到基于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进行转化,充分彰显知识的素养发展价值;也可以从核心素养出发自上而下解构成三维目标,从外到内进行教学和培养。这两种路径可以在设计具体课时和单元教学目标时,以及设计和规划章、节、学期学习目标时灵活使用。教师在备课时,要先对学生要达到的目标进行分解,以达成目标来引导教学设计,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再结合学生的学情,设计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情景和教学流程,为学生建构一个整体生长模式。在设计的过程中,重视实验教学和培养能力,开发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教——学——评”为一体的模式。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助,评价是目标达成的监测手段。围绕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讨论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学环节的设计要具有科学性,内在联系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做适当的引导,启发和促进,辅助学生对知识的突破和建构。最后,对于学生的目标是否达成,需要从两方面进行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完成自我建构;教师评价,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情况设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郑长龙.化学课程与教学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2-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