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乃太
南平市建瓯市小桥镇中心小学
摘要:篮球教育,在我们国家基本上属于非常落后的程度。从小到大考试,只有罚球投篮,三步上篮,传球等等。殊不知,这其实还不是篮球运动最需要的扎实基本功,会了以上三项,可能你仍然离篮球的正规打法差了十万八千里。因此,我们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就要注重多进行篮球教学,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
关键词:小学;体育;篮球教学
自1891年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篮球这项运动至今,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一项风靡世界的体育运动。对于小学生来说,篮球可以说是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从挤满了人的学校的篮球场上就可以窥见一二。那么,在体育课上如何进行篮球教学使得学生的篮球技术能够得到稳步的提升,并且培养学生对于篮球的兴趣呢?笔者作为一名篮球运动的爱好者和从事多年体育教学的教师,对此还算有些心得,以下就和诸位分享一下,还望能对其他教师的篮球教学起到一些微小的帮助。
一、抓住技术要领
每一项基础的篮球动作,都有其技术的要领,将这些要领清晰的阐述出来,让学生明白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所在。抓住了技术要领,就抓住了关键,就能够使训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拿运球这项篮球基础来说,笔者结合自己的理解,给学生做了如下讲述——抬头,不要看球,这是关键中的关键。比赛的时候你不可能一直低着头,需要抬头看防守,看场上的形式,看队友的跑位。运球要用力。软绵绵的运球是毫无意义的!比赛的时候根本用不上!注意节奏的变化。即使是原地直上直下的运球,也可以采用高运球5次,低运球5次,重复练习的方式。或者是体前变向运球,可以采用从小幅度到大幅度,再从大幅度到小幅度的变化过程。球手一体原则!就是要球尽可能的在手里,球向下的时候手也要向下,球向左变向的时候手臂也要跟着,记住!球一旦离开手,防守人就有断球的机会了!在讲述的过程中,在加以亲自的示范,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印象,提高学生掌握的速度。除此之外,还有传球、投篮等多项基础,在教学时,教师也同样要抓住技术要领,进行细致的讲解和示范,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二、专注基本训练
篮球的球性练习,是为了更好的掌控篮球,运用肌肉记忆,来完成一系列动作,为后来上篮或者投篮,传球提供基础。
其实就是对球的感觉,对于初学者尤为重要,怎么提高球性呢?最好的方法是多碰球,以下笔者仅介绍几种提高篮球基本球性的练习方法,这些方法对于一些篮球高手来说自是无足轻重,但是初学者来说却是非常有价值的!
首先是手指拨球。准备姿势:左手拿球,右手靠近球,将球放于胸前3拳位置。练习方法:以行走的方式展开,左手手指拨动篮球下沿将球引到右手的手指处,右手手指同样拨动篮球下沿,将球拨到左手手指处,循环练习,由胸前到额头上方,来回用手指拨动篮球。易犯错误:练者急于求成,动作不规范,速度太快。次数:2-3次/50米。
其次是手指运球。第一,基础手指运球。拍球的时候主要用用手指发力,运球力度和速率越快越好,主要是为了培养触球排球的感觉,还有,左右手都要练习。第二,手指绕单腿运球。在上一个动作熟练之后就可以进行这个动作的练习了,按照图中动作的练习就好,尽量加大运球力度加快运球速率,左右手都要练习。第三,胯下八字手指运球,按照图中的动作练习就好。
手指运球练习这三个动作就好,只要是为了培养手指触球和拍球的感觉。手熟练了之后就可以进行原地运球了,这是最基础的运球,尤其是篮球初学者,一定要好好练习。记住,一定要用最大力气,左右手都要练,同时抬头不要看球,初学者一开始手一定会很酸,这很正常的,都是这么一步步过来的,一开始运球也会掉球,这个也不用着急,熟练了就会发现球就不那么容易掉了。
三、采用训赛结合
小学生的意志转移比较快,但同时对感兴趣的东西不会轻易忘记。我们在开展训练工作是不能一味的蛮干,要采取不同的教与练的形式,可以在不同的小型比赛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练习中想办法进行弥补,这样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训赛结合不是为了让学生一较高下,一争长短,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斗志,以及训练的激情,培养学生不服输的精神,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笔者在进行背后运球的教学时就采用了训赛结合的方式。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实行淘汰制,赛程共分为两轮。第一轮由小组的每一名成员上前进行背后运球的动作,教师作为裁判,对于每组的每个成员动作的规范性和持续时间进行公平公正的打分。一轮过后,根据分数,淘汰掉一半的小组。然后让剩下的小组进行第二轮的比赛,最后根据分数进行排名。如此一来,就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获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可谓是事半功倍,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有效的教学手段。
总而言之,通过以上教学,笔者学生都喜欢上了这项运动,也习得了基本的篮球技巧。希望以上笔者分享的东西能够给到其他教师一些帮助,也希望小学篮球教学会越来越好,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喜爱上这门运动。
参考文献:
[1]沈倩.关于小学篮球教学现状及有效开展的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03):24.
[2]郑婷.践行有效教学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效率[J].科普童话,2016(2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