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召财 司卫东
(内蒙古赤峰市 敖汉旗新惠中学 024300)
摘要:不同于对教师的传统评价——出于对教师行为进行奖惩的短期目的,发展性评价理论包含并超越了传统评价理论的视野,它以教师的长远综合发展作为核心,其应用无论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职业发展,还是对教学水平的提高,无疑都有帮助。本文试图结合所在学校现有教师评价理论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发展性评价理论应用对改进教师教育教学,促进教师长远发展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教师评价 发展性 应用
(一)教师评价一般概述及其类型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活动。从其概念看,需注意三个问题:评价主体是谁?一元还是多元的;评价原则怎样?封闭的还是开放的;评价目的是怎样的,是着眼于对教师短期工作的检验还是着眼于长远工作发展。
学界常采用的标准是按照评价目的来划分,主要有两种:传统教师评价与发展性教师评价。前者注重对教师某一方面或某一阶段的单项评价, 如教学态度、教学成绩、班主任工作, 或者一堂课、一个教学单元、一次家长会议等, 一些学校甚至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或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的惟一指标。在这种评价机制的驱使下, 教师工作的动机容易异化,即工作的目的不再是为了学生的全面成长, 而是为了获得领导、同事、社会、家长的认可以及个人职业升迁, 甚至为了微薄的奖金和表扬, 加班加点, 搞题海战术, 这种评价体系限制了教师自身及学生其它方面的发展。这种评价既是“应试教育”的直接产物, 又使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进一步强化。同时, 现行教师评价习惯用统一的教学设计标准要求教学风格及方法迥异的教师, 忽视教师的个性差异,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学校特色创建。
新课程观下的教师评价,改变了以往评价方式、标准单一、片面的问题,强调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亦即发展性教师评价。它用动态发展的眼光, 对教师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全程的、循环往复的评价。教师所从事教育活动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工作中的任何成绩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晶, 绝非一朝一夕的产物, 仅依靠一两次的单项评价, 不可能真实反映教师工作的整个发展过程, 也必然导致评价结论不能准确反映教师的实际工作情况。缺少综合评价, 也就无法全面了解评价对象的工作表现, 无法把握教师的发展倾向及需求, 也无法修正评价过程中的晕轮效应、趋同效应等引起的各种偏差。因此, 新课程强调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有其合理之处。同时, 这种评价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立足差异性,确立个性化的评价标准、评价重点以及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 有针对性地对每位教师提出改进建议、专业发展目标和进修计划等。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 发挥教师的特长, 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主动创新。
(二)本校现有教师评价体系应用存在问题
本校为旗县级普通高级中学,现有学生4800人,80个班,教学工作人员300人,班型规模大,学生层次差异大、整体差异大。相比于区、市两级高中,受限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文化发展不善的实际,教育水平也较落后。
在新课程改革下,本校本着“立足过程,追求卓越”的宗旨,积极响应、贯彻新课改的要求,每年都有两到三次大型教学教研活动,届时来自各个学校的优秀教师来校讲学,带来迥异的教学风格,全新的教学理念。每年的这个时期,学校相关学科教师都会经历一次血与沙的洗礼,但在教学过程中新的教学理念实践没有多久就会流产。本校现有教师评价体系,表面上是发展性教师评价,但实际执行的仍是以往传统评价体系。
首先本校对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功能是这样定位的:教师首要任务是安分教学,而安分把学教好是以后才能讨论的。学校定期检查教师的教案、读书笔记、听课笔记,检查的目的是确认教师写了、记了、反思了,而不是确认教师是否写好、记好、反思好,当然教师队伍庞大,这也是一个很难操作的问题。每写教案一个两块钱,但显然诸多老教师并不对此在乎,写就两块,不写也不扣钱,仅仅从这方面看,这种评价方式是单一的,评价主体是学校相关检查人员,评价权也就间接掌握在主管教学负责人的手中,结论其实就很容易下了,因为绝大多数教师是写了,小部分没写,这样一看成绩是一片大好,问题是次要的。仅仅就这种评价体系看,它勉强算是奖惩性的,甚至这里还未上升到奖罚的层面,我们能从一个写完的教案中窥出这是一堂精心设计的课吗?不能。我们仅仅能从工整的字迹中得出教者是认真地写了教案的结论,除此,得不出这是一堂优秀课的结论,只有把教案落实到课堂当中才能检验其实效性。
第二,这种传统教师评价体系在评价原则上也存在评价主体单一、评价视野封闭等问题。
就评价主体而言,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权掌握在负责学校教学工作领导手中,领导说你这半年工作干的不错,那么就很不错了。仅以一学期为期限,同事之间听课评比的次数极其有限,有两到三次就已经很不错了,故同事之间教学工作有没有提升很难把握,虽然每年都有教师职称的全校投票评比,但可以这么说,基本参考标准不是这个老师教课好不好,而是考虑他(她)的年龄,是否已经由老到少轮到他了。此外,学生对教课教师的课堂有意见,往往也是反映在学校贴吧里,基本作参考但不会被重视。家长对教师的评价更是无从说,多来自学生回家所反映的,及众多家长之间口碑相传的,大家说好就是好。很显然这种评价主体一元化的原则存在一定问题,从评价结果,或者说打票的结果,很难看出这个教师的真实水平,换一种说法,一个教师的未来工作热情完全取决于领导们的意思,既然干好干坏很难有区分,不取决于事实论断,那么工作热情很难被激发出来。
从评价主体单一化不难发现,这种传统教师评价体系也存在评价视野狭窄的问题。教师的成绩,短期内体现在阶段性考试的评比中,长期看体现在最后的高考成绩中,在三年一轮的循环中,教师教学工作怎样,完全要靠学生成绩说话,人们不会认为在成绩之外还有对学生成人方面痛彻骨髓的影响,换个说法,这种评价仅把教师理解为“经师”,而未把教师理解成“人师”,教师的本职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做题,更重要的是如鲁迅所说的“立人”,进入社会以后学生可能才深感这一点,会做题基本无甚用武之地。我们本应该将对教师的评价放长远一些,而不能仅仅着眼于三年的一次次考试成绩上,一个好教师的力量是能流芳百世、泽被后世的,这种力量将体现在一代代学生的成长成才上。
(三)发展性评价的作用及应用中需坚持原则
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与其说不同于传统评价体系,不如说它是传统评价体系的提升、发展,以奖惩为目的的短期功能被容纳进来,也就是说“在教言教”,在高中阶段,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仍旧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学生成绩的提高,这可能很功利,但很现实。教学工作做的好不好,当然首要的是能把学生送往他们理想中的大学,进入大学以后学生的视野才能打开,才能在其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远。而“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评价,它不仅关注教师的过去成绩,而且还根据教师过去的工作表现,确定教师个人未来的专业发展需要及努力方向。”
通过学习研究,结合本校实际,在借鉴其他地区学校的基础上,推进教师发展性评价需把握四方面原则。
1.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评价的着眼点是教师的发展。即从评价“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将来”和“发展”的新理念。要对评价对象的过去和现在做全面的分析,根据评价对象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预测性地揭示评价对象未来发展的目标,并引导和激励他们通过发展,缩小与目标的差距。
2.保密性原则
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个体的差异性,突出教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评价者应通过与被评价教师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鼓励教师民主参与、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整个评价过程既要民主,又要保密。这样既能给全体教师一个公平有说服力的交待,也能给被评价对象以反思的空间。评价的标准、方法、程序、要求必须原原本本地告诉所有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增加评价的透明度。对评价对象的所有材料非经本人同意不能向外泄漏。
3.多元化原则
发展性评价应重视专家、同行、师生、家长的沟通,鼓励全员评价,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都是参与评价的主体和客体,而不能是一言堂的,需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全体教师进行持续的、周期的、多次的评价,在多方面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尝试性改变以考试成绩或升学率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即评价主体、评价标准应多元化,通过多渠道的获取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4.差异性原则
教师发展性评价,应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没有教师是一样的年龄,一样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既要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又要指出需改进之处,还要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以促使每个教师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的发展。
5.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原则
发展性评价制度应将立足点放在教师的未来发展上,把教师在发展性评价中取得的进步和成功作为终结性评价(评职晋级考核)的依据,而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发现的不足方面应与终结性评价脱钩。
教师评价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它有赖我们理念的转变,对现有教师评价体系作出深刻的反思,同时能对发展性评价理论有足够的了解、把握,尤其是对评价功能、原则的把握。这项工作任重道远,有赖继续思考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