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0期   作者:杨绍砻
[导读]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
        杨绍砻
        (双江自治县教育体育局 云南省 临沧市 677399)
        摘要: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核心素养的构建是教学工作中尤为重要的一方面。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而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建立,基于新课改理念,达到落实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更具备能力的要求,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着重关注的重要方面。本文结合核心素养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重要意义,联系实际,分析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针对落实核心素养提出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创新思维和提高创新意识等目的提出相应措施,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信息及时;有效教学
        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加就业、以及提升和改善民主生活质量的重要技术,同时也为国家科技进步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正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革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为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更明确和深入的要求。信息技术本身相对灵活,而且技术革新和应用密切相关,加强信息技术课程的拓展与提升,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造力、提高学生自我学习与探究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加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1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信息化意识
        当前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相对薄弱,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面对国内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趋势,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掌握程度,为后期培养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信息科学理论,掌握先进的计算机及其他信息技术,同时还能够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在技术理解前提下,通过实践操作及应用,发现和创造更多有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实践,进而增强学生的信息化意识。
1.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仅掌握了课堂上老师讲授的基本原理,同时还能够因为探索精神的存在而对更多更新的技术进行了解和实践。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学生不仅仅要掌握课堂上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同时应具备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学科之所以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是因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无不与信息技术革命相关,从计算机到移动设备,从软件到硬件的性能提升,都因信息技术的崛起而进化。这种大环境下,学生掌握了信息技术,可以让他们认识这个全新的世界,拓展视野,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实现创新意识的培养。
2.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2.1过度依赖教材,没有结合时代进步与发展
        当前许多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往往会紧紧依托教材,通过知识传授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这种形式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尤为常见。而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不断进化与革新的学科。与传统学科不同的是,许多新的知识和实践,在短时间内层出不穷,这种变化无法及时体现在课本中。教师在授课时,如果只关注了教材所介绍的知识,就会导致学生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例如,教材中会介绍学生学会使用浏览器进行关键词搜索,而实际上这种基本操作已经普遍从计算机扩展到了移动端如手机或平板电脑,不同设备具有不同的操作。学生如果死板的进行学习,会感觉与实际体验相悖,进而失去学习兴趣。
2.2只重视理论传授而忽视了实践和探索
        教师授课中的另一个突出问题,便是侧重于理论传授,忽视实际操作。许多地区因为条件的限制,计算机教室设备已经老旧跟不上时代,甚至许多的学校计算机教室被挪作他用。这一情况导致学生很多课程是在教室中完成,通过理论背诵或手写流程完成,并没有实际操作体验,或者实际操作较少。

学生失去了实践的机会和探索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信息技术教学中本质与核心的素质培养。
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分析
3.1建构基于信息技术的专业化思维
        针对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与更新,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通过专业化的信息技术思维去处理与解决问题。例如,在解决算法问题时,不仅可以结合数学学科的算法相关逻辑,让学生去理解计算机处理问题时的算法,还可以借助简单的编程语言如Pascal、VB等,让学生以实际体验的形式,将问题转化为计算机思维和模式来进行处理,这样对于学生后续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3.2兴趣比成绩更重要
        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副科,以及他不属于高中生毕业及升学考试必考科目,而受到许多学生的忽视和轻视,但实际上学生对于新技术的好奇心仍然存在。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网民年龄构成中,初中阶段13-16岁学生已经成为新时代网民的主力军。因此,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新课程讲解时,除了完成专业化课程的知识讲解外,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案例或最新的信息技术发展,扩展学生视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如何利用计算机搜索图片,以及利用专业图片处理软件如Photoshop等进行图片编辑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喜爱的主题或明星,搜索相关关键词,并对图片进行自己所希望的编辑,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构建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进行《活动五:构筑信息安全屏障》课程讲解时,教师可以事先模拟计算机病毒对U盘的入侵,并通过指令代码,让U盘自动对计算机进行控制,或者教师可以在计算机部署冰河2.0系列木马程序,并可以引导学生观看,计算机是如何在神不知鬼不觉中被远程操控的。这种实际体验,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时代方便和危险并存,应学号信息技术,才能实现技术的安全利用。
3.3建立自主学习与探究意识
        信息技术课程在培养和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课前可以先提出本节课的具体目标和任务,然后把时间交给学生,由学生结合具体任务进行分组学习或合作探究学习。这一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针对一些重点和难点及时指点和讲解。利用这种形式,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能力都得到的前所未有的加强。例如,在进行图片编辑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软件具体的操作方法,然后学生通过对教材的理解,研究软件的使用,独立完成任务操作。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解分析,点评和指正。这种形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的建立,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4强化学生信息技术安全观
        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了诸多的安全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教授学生先进的技术,同时也应该结合核心素养指导下学生安全意识构建,为学生传递一个安全观。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时下发生的关于信息安全的新闻事件,让学生了解到,信息安全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财产或隐私,甚至直接关系到个人生命以及国家信息安全。做好信息安全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学生可以通过课程,对国家安全观和平安社会的构建产生更清晰的认识,从而达到核心素养要求下的价值观教育的目的。
结束语:
        核心素养的要求,对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也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学校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应加大对初中生自主学习意识、信息技术思维、以及安全教育的培育力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潜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各项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秋玉.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探究[J]. 信息周刊, 2020, 000(002):1.
[2]. 彭少霞.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探究[J]. 福建电脑, 2019, 035(003):112-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