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0期   作者:聂廷辉
[导读] 素质教育指出需立足课堂指引学生接受诸多方面的教育
        聂廷辉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路小学校 400700

        摘要:素质教育指出需立足课堂指引学生接受诸多方面的教育,重视身体健康、个性发展、能力培育、思想道德素质及心理健康教育,在教改过程中义务教育阶段需加强素质教育,为学生和谐且全面的发展给予支持。其中,小学科学作为能渗透多元教育理念学科之一,亦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将科学知识与心理健康融合起来,成为教师要直面教改难题之一。本文通过探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略,以期提高小学科学素质教育质量。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如下价值:其一,通过科学教学帮助学生塑造优质人格,消除怯懦、自卑、孤僻等负面情绪,用健康心理状态拥抱学习生活;其二,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着力点加强教改,通过转变科学教学方法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其三,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动态,保障教学活动以人为本,维系更优师生关系,助力教师完成育人任务。基于此,为提高小学科学素质教育质量,探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设定目标,看清小学科学心理健康教育方向
        从表面上看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出发点不同,为保障二者有效融合且能共同强化学生素质,教师需做好课标解读、学情分析、教材深耕工作,在此基础上设定目标,提高教学设计有效性,为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指明方向,保障学生能在科学课堂上心理健康发展。例如,教师在进行“动物的生命周期”教学时可询问学生是否喜爱小动物,说出喜欢小动物的原因,在交流探讨中助力学生看到小动物可爱的一面,将爱心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间,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给予支持,在此前提下鼓励学生选择喜爱的动物进行观察,借助书籍、网络、生活经验、电视节目等媒介搜集与动物生命周期有关素材,自制动物生命周期演示图,在学生讲解演示图同时渗透生命教育内容,使学生能敬畏生命,懂得爱护自己的生命,在良好心理状态下健康生活,继而保障科学教育目标与心理教育目标一致,在同一目标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1]。
二、创新争优,丰富小学科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为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创新育人手段,为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并接受教师启发引导提供条件,使心理健康渗透效果更优。

例如,教师在进行“做一艘小船”教学时可采用实验教学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动手实践制作小船,基于学情各异,为此教师组建实验小组,确保学生之间能相互帮助攻克难关,最终完成小船自制任务。有些学生不善言辞、较为胆怯,在合作实验活动中良好的科学探究氛围能消除学生顾虑,各抒己见、思想交锋,当学生的想法得到回应时其将感受到他人的善意,在集体中能找到位置,卸下心防表达真我,改变学生心理状态,使学生能逐渐变得开朗,解决胆怯心理问题,继而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学生动手操作助力重重,失败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学生在反复实验、创新实践中能增强抗挫折能力、忍耐力及坚韧性,树立不怕失败意识,坚定永不放弃信念,最终迎来实验成功的曙光,在实验活动中体现个人价值,获得成就感、满足感、自信心,塑造健全人格,继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在学生实验期间教师需做好引导、鼓励、启发、助力工作,基于赏识教育点燃学生实验热情,使学生能摆正心态不断努力,感受团队力量,增强协作互助能力,在合作实验中强化学生社会性及适应力,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三、恰当评价,优化小学科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首先,教师需通过教学观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把握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对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有基本的判断,在评价学情前提下做到育人为本,确保科学教学方案设计契合实际;其次,教师需针对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堂上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角度切入得出评价结论,客观反应学生心理状态,使学生对自身的理解更加深入,能从主观出发改善心理环境,调整思想观念,改掉不良习惯,净化内心世界;最后,教师要反观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成果,加强教学反思,实现“教学评”一致目标,经由教评发现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不足之处,找准小学科学素质教育改革着力点,例如教师在应用视频、图片等数字资源进行科学教学时发现存在学生共鸣性差、利用率低问题,为此教师需加强“互联网+科学教学”研究,为借助信息技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给予支持。再如,教师在针对小组合作科学实验教学成果进行自评时发现学生综合素养对合作实验气氛有影响,为此教师践行“组内异质”思想,保障各组综合素质均衡能协同共进,改善合作实验环境,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条件[2]。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指引学生和谐发展积极意义,为此教师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需设立目标、创新争优、恰当评价,旨在看清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方向,丰富渗透模式,完善小学科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继而提高小学科学素质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洁.析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华夏教师,2020(12):83-84.
[2] 张昌生.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20,6(6):85-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