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中)29期   作者:蒋瑞梅
[导读] 《月光曲》教学设计
        蒋瑞梅
        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蜀都分校  611730        
        课时目标:
1、认识并运用书名号。
2、运用生词概括主要内容。
3、学习朗读联想的部分,学习联想并展开想象拓写课文内容
重难点:1、学习朗读联想的部分2、学习联想并展开想象拓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引出贝多芬
师:上课前,咱们先来听一段曲子。播放《命运》知道这是什么曲子吗?  
生:《月光曲》《命运》
师:它的作者是?          生:贝多芬
2、交流人物资料
师:通过课前收集你还知道贝多芬的哪些作品?在你心里贝多芬师一个怎样的人?
生:善良的人,了不起的人;伟大的人,
师:确实,观其行,闻其言,必知其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他有关的课文
《月光曲》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自读课文
2、学习词语
学习第一组词:纯熟  薄云        波涛汹涌        波光粼粼(齐读生词)
师评价:注意“纯”是翘舌音,跟老师读“纯熟”
学习第二组词:仿佛         清幽(齐读词语)
师:“仿佛”的近义词? 生:似乎、好像、犹如…
师:“清幽”在文中形容什么?         生:形容环境;形容月光
师:课前,老师查阅了字典,发现在字典中“幽”有以下5种解释?你认为“清幽”的“幽”选下面第几种解释(        )
         ①形容地方很僻静、光线暗
         ②使人感觉沉静、安闲的
         ③幽禁、把人关起来不让跟外界接触
         ④迷信的人指所谓的阴间
         ⑤谷地区名,相当于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南部
学习第三组词句:贝多芬          传说《月光曲》就是这样谱写成的。
师:贝多芬是我们这篇文章的?          生:主要人物
师:把屏幕上的内容连起来就组成了这个句子,齐读句子:传说《月光曲》就是这样谱写成的。


师:文中的《月光曲》带有什么符号呢?        生:书名号
师:那带有书名号的《月光曲》表示什么呢?        生:《月光曲》这首曲子
3.小结主要内容的概括方法:
师:我们在小学语文当中,经常会遇到故事性的文章。遇到这类文章,一般我们都会抓住主要人物和关键信息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    理清线索,展示情节画面
①    整理线索
师:贝多芬到底是怎样谱成月光曲的呢?从课题我们不难发现故事从发生、发展到最后到底是什么一直贯穿其中?          生:曲子
师:请孩子们默读课文2-10自然段,完成导学单第3小题。
导学单:
(         )曲(  —  段)
(         )曲(  —  段)
(         )曲(  —  段)
(谱  )曲(        段)
想一想贝多芬是怎样谱成月光曲的?
师:是的,故事向我们描写了听曲、弹曲、作曲、谱曲四个情节,接下来我们为这四个情节口头配插图。首先读一读文中相关的部分,想一想在这个情节中应该画什么?
抽生汇报
师:咱们读课文就要这样把长的文字读短,把短的文字读得很丰富。
四、    朗读月光曲画面学习联想和扩写。
①    分层画面,学习小标题
师:文字可以给我们画面感,音乐也可以给我们画面感,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月光曲》,默读作曲这个部分,也就是课文的7——10自然段,勾画出兄妹俩在听到月光曲想象到的画面。
师:通过文字的阅读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出示相关语句)
师:有人说音乐是耳朵的眼睛,贝多芬用他的音乐给了盲姑娘一双心灵的眼睛,让她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         (板贴出想象画面的句子)
②    重排卡片,读出变化
师:既然月亮和海面都是有变化的我们的卡片还这样贴吗?
师:月亮刚刚升起,跃过海平面,怎么贴?往上?还是往下?还是不动?
师:月亮穿行波涛汹涌?
师:最后一个风平浪静了,贴哪儿?
师:既然月亮和海面有这样的变化,那能不能通过你们的朗读表现出来。生朗读
师:这就是兄妹俩听到音乐想到的景象,为什么他们的想象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再细细地读每一句,根据这些景象来推测这首乐曲的旋律。
师:当月亮升起,海面波光粼粼时,配上?  (生:舒缓的音乐)
师:当月亮越升越高,海面卷起巨浪时,配上?(生:配上渐强的音乐)
师:当月亮在乌云中穿行,海面波涛汹涌时,配上?(生:高昂、激越的音乐)
师:风停了,浪息了,音乐? (生:又变柔和起来)
③揭示联想
师:像这样兄妹俩由这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变化而引发的合理的想象,这就叫“联想”
师:引读联想的部分
师:如此美妙的意境,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师范读)
④出示9自然段学习联想后的扩写
师:多么动人的画面啊,也许这些画面在孩子们心中更加丰富,更加生动,当月亮刚刚升起时,你看到了…当风卷巨浪时,你看到了…风停了,浪息了你又看到了…选择其中一幅进行扩写,写出画面感。
师小结:为什么遇见那对穷兄妹居然能让贝多芬即兴创作出《月光曲》,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遇见?在那个洒满清幽月光下夜晚,究竟发生了什么,下节课,让我们继续《月光曲》的学习之旅?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