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下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中)29期   作者:郝瑛
[导读]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与实施,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的目标也转变为全面培养学生在学科方面的核心素养,但是教学现实与教育目标还存在着些许差距,影响着学生对于小学科学学科的兴趣、参与程度以及科学的思维能力。
        郝瑛
        陕西省汉中市中山街小学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与实施,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的目标也转变为全面培养学生在学科方面的核心素养,但是教学现实与教育目标还存在着些许差距,影响着学生对于小学科学学科的兴趣、参与程度以及科学的思维能力。因此急需教师转变思维,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教学通过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方式,优化已有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核心素养
小学科学是一门融合了实验与实践的专门学科,它的核心素养就是注重培养学生边纤维崇尚真知、理性思维、勇于探究的科学价值标准与思维行为规范。目前阶段的小学科的教育当中,尤其是针对学生的小学科学方面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如教师对于实验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教学缺乏目的明确的策划,造就了小学科学教学效果得不理想,严重影响了学科的教学质量。本文是笔者根据自身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总结,如何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小学科学方面的核心素养进行全面培养,希望对广大的小学教师提供些许教学方面的参考。
一、突出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程度
        教师想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需要激发学生的对于科学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时候积极参与到教师的交流互动中,教师通过实验教学的方法,调动学生的自觉自愿的进行学习,同时要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实验教学中的设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一同参与的实验教学的中,如让学生全程参与到从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实验完成的全部过程,让学生做为小学科学中实验教学的小主人。
        例如,教师在教授《桥的形状和结构》与《用纸造一座“桥”》的相关内容课时,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放飞自己的想象力,让学生准备造桥的材料,而不仅仅是教材中提到的报纸、胶带、剪刀等工作,学生自己作为实验的设计者,可以利用自己的观察与想象力,找寻任何材料作为造桥的基础材料。如有的学生就会找到饮料瓶、易拉罐、冰糕棍,硬币等等,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元素都被学生运用到了造桥的基础材料,有些甚至超出了教师的想象。准备好材料后,就需要搭建一座桥,而这座桥应该如何搭建呢,它的形状结构、模型的大小、结构是否稳定等等,都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通过这样的一堂实验教学课程,不仅让学生的动手实操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与锻炼,还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强烈兴趣,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整体参与程度。


二、实验教学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增强实验的乐趣性
        小学科学因为与生活实践的密切结合,从而广受小学生的喜爱,同时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的小学科学,所教授的内容应有尽有、包罗万象。正是由于以上的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科学的这样的特点,将实验教学与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增强了科学实验的乐趣性,还能够脱离课本教材的枯燥与说教。
例如,教师在教授《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去一些大规模的公园、植物园或动物园等,进行一次生物发现的探险。教师带领着学生亲近大自然的实践活动,将小学科学的教学实验与实践互动进行了一个完美的结合。在自然的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观察有多少种类植物?又有多少种类的动物?它们如何在这里生活等等。当然部分学校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尚不具备外出探险的条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就近进行实践活动,如学生所住的社区或是家庭附近的公园,对那里的不同种类植物、小动物以及各种花卉等进行仔细的观察和记录,如果家庭中有样小动物或是花草植物,还可以让学生详细记录小动物或植物的生活习性,体验它们与人类截然不同的的生命与生活形式,切实感受到物种的多样性。
三、精心设计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
        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需要教师在充分掌握教学的相关知识后,在课前的精心准备,小心的模拟教学等一系列认真细致的准备,才能够将科学实践活动设计的科学合理,不仅符合课本教材的教学目的,还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活动背后的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对于科学标准与思维的理解,从而拓宽了学生对于科学规范的视野。
        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学习《能量》这一章节的时候,在最后一个小节《能量与太阳》,教师就可以结合前面的神奇的小电动机,再利用小型的太阳能板,设计组装陈给一个整体,带领着学生来到教室之外,在火热的太阳底下,开展实践活动,利用太阳的能量居然让小电动机转动起来。学生在亲眼观看到这神奇的一幕,必定会极大的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的求知欲。教师在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太阳的能量给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你还能举出你只知道的利用太阳能量的例子吗?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与教师的指引,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将学生的科学视野拓宽。
        综上所述,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小学科学,在小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智特点和思维能力发展的生理规律,设计出的教学实验要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认真进行教学实验设计,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增强实验的乐趣性,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
参考文献:
[1]崔兴军.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创新研究[J]. 孩子天地, 2020(009).
[2]曹亚男.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提升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2018(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